臨汾新聞網訊 “叔叔,送您一根棒棒糖,您能把煙掐滅嗎?”“我戒不了棒棒糖,您戒不了煙,咱們交換一下,一塊戒了它吧!”……隨著稚嫩的童音在市區大街小巷、社區廣場響起,臨汾螞蟻力量兒童義工團“甜蜜交換”控煙行動拉開帷幕……
陳建峰是一名資深環保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務已有十余年時間。2019年,由他發起成立的臨汾螞蟻力量兒童義工團組織開展了螞蟻凈灘、螞蟻清城、“益”起保護母親河等活動,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我出生在黃河岸畔,對母親河有很深的情懷。”陳建峰說,臨汾螞蟻力量兒童義工團組織開展的螞蟻凈灘和螞蟻清城活動十分成功,團隊也于2022年和2023,連續兩年獲得共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北京守望者基金會“凈”彩團隊榮譽稱號。
對于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陳建峰摸索出包含“認知、思考、行動、發聲”四個環節逐步傳播的一套方法。首先,通過各種方式的宣講、解讀等,讓兒童認識了解活動目的和意義;其次,通過吸引兒童好奇、帶動兒童思索等方式,引導兒童獨立思考、形成共識;隨后,在具體活動中,帶領兒童感受變化,讓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最后,通過媒體的宣傳和兒童自身,傳遞生態文明理念,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
今年4月份,陳建峰被堯都區推薦為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講師達人、臨汾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特聘垃圾分類講師。他先后在堯都區教科局組織的“全區垃圾分類推進會”上作了專題輔導,并走進平陽中學、同盛學校、五一路學校、市幼兒園等學校,以及部分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垃圾分類講座。
自我市推行垃圾分類活動伊始,陳建峰便積極投身于各類垃圾分類推廣活動中,根據受眾群體的不同,分門別類設計“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情節,增加垃圾分類宣傳的專業性和趣味性,持續在培養分類意識、養成分類習慣上下“繡花功夫”。
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培訓時,陳建峰更多地是以閑談的方式與社區居民拉近距離,制作風格“親民”的宣傳海報和宣傳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輔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社區居民快速了解垃圾分類要領,極大地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面對校園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陳建峰則或者用垃圾變廢為寶的有趣故事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或者借助闖關游戲,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一關一關的挑戰中培養分類意識,學會操作方法。
“美麗家園,你我共享,更需你我共建。”陳建峰說,“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希望在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的帶動下,能夠喚醒更多人對家鄉生態環境的重視和愛護,凝聚起社會各界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大家一起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建設美麗臨汾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記者 劉 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