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流動黨員爭當先鋒,為家鄉建言獻策,共謀美好未來;紅心向黨情系家鄉,帶領鄉親外出務工、暢通家鄉產品銷售渠道……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翼城縣里砦鎮針對流動黨員實際情況,暢通建言獻策、作用發揮渠道,讓流動黨員“流而有家、流而有為”,在“流動”中綻放光彩、展現作為。
濃濃關懷聚黨心 建言獻策促發展
奔波的旅人,心中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
里砦鎮以組織建設為主線,要求每一個黨支部在聯系關心流動黨員學習工作的同時,定期深入流動黨員家中,關懷幫助留守人員生活,讓每一名流動黨員都能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只要設身處地關心流動黨員,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就能把流動黨員牢牢凝聚在黨旗下。”里砦村黨支部書記吳海軍說,“流動黨員外出務工,離家遠,家里的很多事情顧不過來。以‘紅色管家’為紐帶,村里建立了一對一結對幫聯機制”。目前,里砦村流動黨員的家庭情況,“紅色管家”們都熟稔于心;誰家有什么困難、需求,村黨支部都會第一時間幫忙解決。
西溝村流動黨員公巖強常年在外務工,父母已經年邁,妻子于2021年患病后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兩個孩子也還在讀書階段。2023年玉米收獲期間,西溝村“兩委”號召在家黨員幫助公巖強家收割了10余畝地的玉米;
里砦村流動黨員吳迪迪常年在外務工,村“兩委”了解到他的奶奶一直未能辦理殘疾證,便安排專人幫老人辦理了殘疾證,并完善了老人的重度護理補貼等資料的整理申報;
…………
依托第二批主題教育“民呼我為”向人民交賬任務征集活動,里砦鎮在全鎮范圍內廣泛征集流動黨員對家鄉發展、醫療衛生、創業就業等方面的意見建議,許多有熱情、有建樹、有創業經驗的流動黨員成為“鄉村振興顧問”,為家鄉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老官莊村流動黨員程志輝于2023年中秋、國慶“兩節”期間返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翼城縣中醫院在里砦鎮建起了分院。
“鎮上設立了分院,村級能不能設?”有了這個念頭后,程志輝向村黨支部提出建議:“老官莊距離鎮上的中醫分院較遠,能不能把分院擴展到村級?”
收到建議的老官莊村黨支部迅速把這一建議匯報給了鎮黨委。
“中醫院分院擴展到村級,可以提高村級衛生室的業務水平,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治療技術。”里砦鎮黨委書記宋海英對這條建議由衷點贊,“該辦的事,不能拖;能辦的事,不能等。”放下手頭的工作,她第一時間就去縣中醫院進行溝通對接,最終縣中醫院將“在里砦鎮建成5個中醫分院村級衛生室”列入了民生實事清單。
神溝村流動黨員張克梅在返鄉時,看到因灌溉不足導致玉米長勢不好的情況,向村黨支部提出實施神溝村灌溉能力提升工程的建議。在里砦鎮黨委、鎮政府和縣水利局的協調配合下,整合神溝村財神廟、石姑山水源,鋪設5公里管網保障農業用水的工程已蓄勢待發。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里砦鎮黨委的帶動和關懷下,全鎮154名流動黨員身離家鄉心不離,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也在向黨組織靠攏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了黨性觀念、組織觀念和光榮感、歸屬感、責任感。
學深悟透強聯系 發揮作用報鄉梓
冬日的里砦,寒風蕭瑟。走進里砦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服務大廳,左手邊的墻上,積分兌換物品明細赫然眼前:十三香,3分;香菇,45分……
“流動黨員積分管理”明細顯示:向家鄉提供致富信息和技術,每次積5-50分;引回強村富民產業項目,每次積50-100分;幫助銷售本地農產品,每次積30-100分;幫助村民外出就業,每次積5-50分……
為了更好地發揮《農村黨員“分類管理”積分考核辦法》,深入推進立足崗位作貢獻行動,里砦鎮聯合翼城縣工商銀行探索研發了積分兌換線上平臺,專門為流動黨員開啟了代辦服務或線上兌換,引導流動黨員投身家鄉基層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秋收秋種、鄉村治理等活動。同時,號召流動黨員在外擔任家鄉宣傳員,積極推介家鄉、支持家鄉,為家鄉發展加油助力,讓每一名流動黨員都成為一面“流動紅旗”,實現黨組織管理與黨員履職的“雙向奔赴”。
里砦村流動黨員李淵在陜西省西安市新府百姓市場工作,2023年10月初回鄉時發現村民種植的西蘭花存在直銷難的問題。對菜市場行情進行深入了解后,他緊急與新府百姓市場有關人員進行對接,幫村民賣出8萬余公斤的西蘭花,創收30余萬元。同時,他還深入推動雙方對接溝通,初步建立起相對穩固的蔬菜供需渠道,為家鄉設施蔬菜銷售打通了一條新路;
開化村流動黨員劉欣欣在太原市從事互聯網直播銷售,她主動與家鄉聯系,直播銷售推介里砦本土的紅薯、甜桃等農產品,銷售額累計2萬余元,為提升當地特色農產品知名度、推介家鄉不遺余力;
感軍村流動黨員梁立義長期在天津市打工,通過與本村在外從事家政服務人員溝通協調,為本村10余名婦女在天津及北京介紹了家政服務工作;
…………
“我們推進任何工作,黨組織都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載體。”宋海英表示,下一步,里砦鎮將繼續在“管理、教育、服務、監督”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流動黨員組織引領到位、學習教育到位、聯系走訪到位、服務群眾到位、結果運用到位,全力推動流動黨員管理提質增效,確保主題教育見行見效。
記者 劉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