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今年以來,我市經濟保持強勁增長態勢,背后是項目工作全面提質提速的有力支撐:項目落地效率跑出“加速度”,從中聯恒創、紫光集團到江蘇國強,項目落地開工時間頻頻刷新紀錄;項目簽約數量保持“高增長”,半年完成省定全年招商任務,簽約項目投資總額已超1300億元;落地企業質量實現“大提升”,大陸希望、吉利汽車、運達風電等先進制造企業和華為、字節跳動、百度、阿里云、360等50余家數字經濟標桿龍頭企業相繼落地……臨汾堅持把項目工作作為推動發展第一抓手,優化環境、創新機制、改進作風,推動項目工作全面邁上快車道、跑出加速度,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以“推進快”搶占發展先機。市場形勢瞬息萬變,供需格局快速更迭。項目早日投產達效,才能搶占發展先機。今年以來,全市上下以“搶”的意識、“爭”的勁頭、“拼”的銳氣大抓項目、快建項目,創造了多項項目建設“臨汾速度”。優化流程促提速。堅持精簡高效原則,全面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流程,確保了快速評估決策、快速對接跟進。樹立“向全國最短時間看齊”目標,堅持提早介入、靠前服務,全流程規范審批事項和審批流程,積極推行“一網通辦”,全面落實“項目信息網上申報、申請材料一窗受理、審批過程并行協同、審批結果關聯共享”要求,182個常辦審批事項中已有119個達到全國最短時限,全面加快了項目審批速度,助力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創新機制促提速。持續深化開發區“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對備案類企業投資項目推行“拿地即開工”,今年68個項目實行承諾制、240個項目進行全代辦,出讓標準地24宗2775.5畝,為項目快速落地節約了寶貴時間。實行項目建設全鏈條管理推進機制,建立了項目謀劃、洽談、簽約、擬建、建設、投產、升規7個項目庫,分階段制定了六個推進機制,壓實責任鏈條,構建工作閉環,推動項目建設實現了全流程跟蹤、全鏈條服務、全周期監管,助推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強化保障促提速。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圍繞土地、產能、能耗、水資源等要素,積極盤活存量,促進節約集約,保障了重點項目落地實施。
建立了“3+3+N”常態化政銀企對接機制,完成了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市縣一體化改革和市首貸續貸中心建設,新增擔保金額達到30億元,省市重點項目達成貸款意向431.74億元、授信199.28億元、完成投放78.65億元,提升了金融服務質效,保障了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監督促提速。創新設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監督專線,扎實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受理投訴舉報事項178件、辦結147件,受理涉企案件9899件、審結8156件,推動解決了一批損害營商環境突出問題,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拓寬“辦不成事”問題反映渠道,新增線上受理模式,受理相關事項39件、辦結34件,使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快速得到了解決。多措并舉,全力保障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開創了發展新局面。
以“數量多”做大經濟規模。不做大經濟總量,一個地方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就無從談起,而經濟總量要靠足夠多的大項目好項目來支撐。今年以來,通過內外兼修、上下聯動,全市呈現出“簽約項目紛至沓來、開工項目熱火朝天、投產項目源源不斷”的生動局面,助推我市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綜合實力持續增強。靠優化環境擴量。深入推進城市“雙品質”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城市顏值氣質價值不斷攀升,對外影響力、美譽度、吸引力越來越高,核心競爭力、產業集聚力、人口吸附力持續增強,連續兩度獲譽“中國投資熱點城市”,榮獲“2023浙商最佳投資城市”稱號,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業、重點頭部企業相繼落戶發展,各類優秀才俊競相創新創業,落地項目數量持續增長。靠增強承載擴量。全力打造開發區“升級版”,構建了臨開科創產業園、堯都云商產業園、安澤現代煤化工園區等一批特色鮮明、資源集中、服務優質的產業項目承載地,持續完善了園區“兩服務”設施配套水平,為各類項目落戶創造了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規劃建設“五大商圈”,改造提升財神樓、貢院街等傳統商業街區,吸引了一大批新業態項目入駐。加快推進“南方略、北龍馬”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不斷健全商貿流通網絡和貨運網絡體系建設,彌補了內陸地區區位劣勢,減少了項目落地顧慮,吸引了項目投資。靠大抓招商擴量。強化市縣兩級“一把手”招商,市委主要領導平均三個工作日會見一批客商,并親自帶隊赴深圳、杭州等地舉辦招商推介活動,各縣(市、區)、開發區(產業集聚區)主要領導外出招商544次,持續掀起了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新高潮。突出精準招商,鎖定目標企業,極大提高了項目招引成功率。不斷創新招商模式,持續拓寬招商渠道,特別是加大鄉情招商、情感招商力度,市縣兩級舉辦了系列“老鄉回家”活動,有效增加了項目招引數量。靠穩定預期擴量。市域經濟保持強勁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國、全省水平,近20年來首次領跑全省,增強了企業來臨投資興業的信心。市委主要領導多次向企業家鄭重承諾“到臨汾投資,企業必須掙錢、必須盈利、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到臨汾投資遇到難題,企業家朋友可以隨時聯系黨政主要領導和相關負責人”,并親自謀劃開展了“早餐會+下午茶+夜沙龍”政企對接、“解難題理舊賬清欠款”等活動,營造了“永遠可以相信”的投資環境,以良好預期吸引了項目落地。多因耦合,推動招引項目數量、體量創下歷史新高,為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供了主要支撐和不竭動能,邁入了發展新階段。
以“質量優”提升發展質效。好的項目是培育新增長點、擴大優質增量、提升發展質效的“主引擎”。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正確處理“質”與“量”的關系,堅持項目招引量質并進、以量為基、以質取勝,成功招引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帶動潛力足的優質項目,持續激發了發展新動能。產業層次提升助提質。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傳統產業走上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之路,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優化使得匹配到更多高層次優質項目。產業鏈不斷完善,特別是成功打造了晉南鋼鐵、永鑫焦化2個省級鏈主企業,吸引了上下游一批配套新興產業項目快速集聚,助推我市招引項目的質量穩步提升。招商更加精準助提質。堅持“研究型”招商,緊盯國家政策支持方向和領域,立足我市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聚焦產業鏈精準招商,編制了《臨汾市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使招引項目的匹配度和成長性全面提升。實施“招大引強”戰略,特別是聚焦粵港澳、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瞄準頭部企業、鏈主企業、一流品牌企業,加大對接招引力度,切實引進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專業力量賦能助提質。不斷創新招商模式,特別是更加注重用好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招商力量,積極開展以商招商、產業基金招商、中介機構招商等,進一步擴大了招商引資成果、提高了招引項目質量。不斷提高招商部門隊伍專業化水平,加強招商實務培訓,提升項目分析能力和項目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了招商工作實效。考核制度完善助提質。持續加大項目工作考核力度,對市直部門在出臺產業扶持優惠政策、強化要素保障、招引及服務項目落地方面進行考核;對各縣(市、區)項目招引情況實行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評比、半年一交賬,促進了項目工作扎實開展。特別是注重考核結果運用,項目工作質量高、經濟發展態勢好的縣(市、區)干部真正得到優先提拔使用,在全市營造了敢闖敢拼、擔當作為、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推動了項目工作的量質齊升。多點突破,助推我市高質量產業項目不斷集聚,有力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質效提升,開啟了發展新紀元。
以上12個關鍵詞,既是我市項目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的“秘鑰”,也是全市上下進一步做好項目工作應牢牢把握的重點。只要我們錨定既定目標不動搖,堅持改革創新不畏難,持續追趕超越不懈怠,就一定能夠繼續推動項目工作全面提質提速,推動臨汾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