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劉 超) 日前,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在2023年度開發區省考核中,我市12家開發區全部合格,其中9家開發區達到優秀等次,優秀數量全省第一,創造歷史最好成績。
2023年以來,我市錨定“各項工作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前列”總目標,堅持“以道路定框架”“以項目破機制”“以畝產論英雄”工作思路,對標對表、精準施策、靶向發力,開發區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多措并舉提升招商質效。我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事,做好前期準備,壓實主體責任,切實提高招商成功率、轉化率、落地率。突出精準招商,督促各開發區圍繞沿汾沿黃沿太岳“三大板塊”、七大產業鏈和專業鎮培育等重點,緊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西成渝等地區,用好“中國投資熱點城市”“2023浙商最佳投資城市”等金字招牌,全面集成我市資源、區位、市場、營商環境、產業基金等比較優勢,廣泛開展研究型招商、鏈主招商、親情招商,招引更多優質企業來臨投資。堅持質量并重,嚴格落實外出招商要求,大力引進更多行業頭部企業、產業鏈主企業,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配套成鏈集群發展。提升招商實效,對縣(市、區)、開發區招商情況繼續實行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評比、半年一交賬,既“晾曬”次數,更“晾曬”轉化率,通過嚴督實導、強化考核,倒逼有效招商,促進項目真簽約、真落地。2023年,我市簽約數超出省定任務50個百分點。
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我市一體推進項目謀劃儲備、資金爭取、全生命周期服務,確保以項目建設的實績實效持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全方位謀劃項目,督促各開發區圍繞產業發展趨勢和國省政策導向,結合臨汾產業實際和未來發展方向,聚焦成系統、成集群和產業鏈上下游,推動全市項目數量動態保持在1100個以上,總投資動態保持在5500億元以上。全鏈條推進項目,用好“四全工作法”,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實施簽而未落、落而未投、投未見效的“三未”項目攻堅專項行動,分級分類建立問題臺賬,明確責任人,細化工作舉措,限時協調解決,推動“三率”水平持續提升。2023年以來,全市開發區“三個一批”項目簽約開工率85.7%、開工投產率41.6%、投產達效率100%,其中,開工投產率、投產達效率排在全省第一方陣前列。全要素保障項目,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力做好“標準地”、標準廠房供給,加強園區道路和相關配套改造提升,著力打造現代化、時尚化、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園區。2023年,全市開發區累計新改建園區道路30公里,出讓“標準地”39宗4101.2畝,建成標準化廠房37.9萬平方米,實現企業“拎包入住”。先后向各類金融機構推介開發區“三個一批”項目161個,達成貸款意向171.53億元,授信130.41億元,完成投放83.66億元,為項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凝心聚力創優營商環境。我市始終把企業感受作為評價營商環境的第一標準,全面落實“三無”“三可”要求,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優化政務服務,繼續用好“早餐會下午茶夜沙龍”政企對接,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和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工作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永不下線”的精準服務,讓廣大企業家在臨汾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以實際行動打造“你永遠可以相信臨汾”的良好口碑。堅持城市“雙品質”建設大邏輯,不斷提升城市顏值氣質價值,持續擴大臨汾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成功吸引字節跳動、百度、阿里、華為、新希望、吉利、運達等知名企業來臨投資落戶。推行極簡審批,以項目落地檢驗審批流程優化、機制創新,進一步壓縮流程、提高效率,打通項目建設快速通道。2023年,臨汾經濟開發區中聯恒創項目從土地摘牌到辦結施工許可僅用37天,紫光智能制造項目從營業執照辦理、項目立項到首條生產線試運營僅用17天,宏源數智中心項目辦理施工許可證僅用1天;侯馬經濟開發區國強自動化光伏新能源生產基地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僅用30個工作日,不斷刷新臨汾“加速度”,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表揚。
堅持不懈落實制度體系。我市建立項目建設全鏈條貫通機制,設立移動終端,實行謀劃、洽談、簽約、擬建、建設、投產、升規七庫閉環管理,實現各環節數字化、可視化直觀呈現,有效提升項目推進效率。制定招商行動計劃,明確市黨政領導定期招商、縣(市、區)主官兩月一次、開發區主官一月一次外出招商要求,確保招商質量并重。參照全省開發區考核辦法,綜合各方面權重,結合我市實際進一步實化細化具體化,制定出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意見和考核評價獎懲、領導班子任期考核評價、重點工作調度、財稅扶持等“一意見四辦法”,強化目標倒逼,嚴格兌現獎懲,實行末位淘汰,切實增強開發區發展活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