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奔騰的黃河水與轟鳴的引擎聲,在晉南大地奏響“速度與激情”的樂章。5月19日至27日,“愛臨汾·躍巔峰”第五屆“臨汾·520黃河英雄會”汽車越野挑戰賽以“四縣聯動”的全新姿態激情上演:鄉寧點燃戰火,吉縣鏖戰山巔,大寧續燃激情,永和壓軸收官。這不僅是一場巔峰競技,更是我市五年磨一劍,傾力推動沿黃板塊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強勁引擎。
賽事深度激活黃河基因,推動區域協同,賦能鄉村振興,叫響區域品牌。從首屆大寧單點突破,到雙城(大寧、吉縣)聯動積累經驗,再到本屆鄉寧、吉縣、大寧、永和四縣全域綻放,賽事實現了華麗蛻變,成為臨汾沿黃板塊崛起進程中一張閃亮的區域名片。
賽道淬煉
黃河天塹間的英雄征途
承載著打造區域名片的使命,為舉辦好本屆賽事,我市市縣兩級高度重視,通過“周密安排、精心籌劃、科學調配”的推進機制,全面保障賽事組織工作。所轄四縣積極落實主體責任,聚焦“三大保障”精準發力:夯實組織保障、強化資金保障、升級服務保障。
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競技背后,是精心設計的賽道與嚴密的組織保障。本屆賽事創新采用分站接力模式,依托四縣壯麗的黃河自然地貌,精心打造了各具特色與挑戰的賽道,串聯起一場貫穿臨汾沿黃板塊的英雄征程。
在賽道規劃方面,充分依托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與獨特地貌資源優勢,創新打造四大主題賽道:鄉寧云丘山溪流賽道(水)全長約30公里,以溪流、巖石與泥濘路段為主,考驗車手的精準操控能力;吉縣壺口山頂賽道(山)蜿蜒于山巔之上,高陡坡、連續急彎遍布,難度極高;大寧馬斗關黃河賽道(河)緊鄰黃河,左半側坡、大駝峰回形彎等障礙在黃河咆哮聲中考驗極限;永和乾坤灣沙地賽道(沙)則以沙漠地貌為主,起伏不定,挑戰車手的駕駛技巧。通過差異化串聯“一河一山一水一沙”四大地質奇觀,匠心打造中國最具地貌多樣性的越野IP,一條融自然奇觀與競技挑戰于一體的“英雄之路”正驚艷呈現。
作為賽事首發站,5月20日至21日,鄉寧云丘山溪流賽道憑借獨特地貌成為車手技術與膽識的試金石。溪流、巖石與泥濘路段交錯縱橫,車手們在塵土飛揚中精準操控,發動機的嘶吼聲與觀眾的吶喊聲交織成一片。特殊賽段需毫米級的車速控制,稍有不慎便會陷入困境,這對賽車性能與車手應變能力提出了雙重考驗。老將肖邦軒大呼“鄉寧賽道是砂石路,雖然坡度起伏不大,但連續性很強。跑完全程后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簡直太棒了!”廣西北海車手劉晨其漂移過彎激起數米高的砂石“煙花”,輪胎卷起的碎石如雨點般砸向車身,他坦言“油門控制與膽量缺一不可,稍有猶豫就陷車!”北京女車手劉露征服賽道后興奮表示:“在這么美的山水間挑戰自我,值了!”
為確保賽事精彩安全啟幕,鄉寧縣委、縣政府周密部署,成立工作專班,圍繞賽道安全、交通疏導、后勤接待、氛圍營造等關鍵環節制定了詳細方案并高效落實。
賽事之余,配套的“云丘之夜草坪音樂會”于5月19日晚在鄉寧云丘山景區舉辦,為緊張的賽事注入浪漫活力;“黃河大集”則集中展示鄉寧紫砂、花饃等非遺及特產,讓游客沉浸體驗當地文化。
轉戰吉縣,860米立體式山頂賽道迎接勇士。高陡坡、連續急彎、炮彈坑密布,加之雨后濕滑泥濘,難度堪稱本屆之最。來自山東的車手李宏勇評價道:“這是全國地市級賽中少有的高難度天然賽道,爬那個大坡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阿特拉斯減震器車隊車手烏云達來視其為“技術與心理的雙重挑戰,翻過去就是英雄!”廣西女將董旭蟬聯女子組冠軍,激動地說:“在壺口瀑布旁奪冠,聽著黃河咆哮沖線,太震撼了!”
面對極具挑戰的山頂賽道和壺口瀑布區域復雜的組織環境,吉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公安、文旅、衛健、應急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全力保障賽事安全、提升參賽體驗。
與引擎轟鳴相呼應的是甜蜜的樂章。賽事期間,“520黃河壺口婚禮節”讓10對新人在人祖山、壺口瀑布完成傳統婚儀。母親河見證誓言,新郎楊晉緊握新娘的手,興奮地說道:“讓黃河見證我們的愛情!”“認領一棵蘋果樹”公益助農活動,讓車手游客留下了“甜蜜牽掛”。
5月24日至25日,大寧“馬斗關古渡黃河賽道”激情再續。左半側坡、大駝峰回形彎等障礙在黃河咆哮聲中考驗極限。已是第五次參加越野賽的本土車手胡常生駕駛賽車沖過駝峰時引發觀眾陣陣驚呼,他自豪代言:“能在家鄉比賽特別自豪。通過臨汾520汽車越野賽,能把大寧的美景、美食以及‘寧脆’等特色產品推薦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賽車手和粉絲們,我覺得非常棒。隨著賽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很多賽車手對大寧的稱贊也越來越多,我心里也美滋滋的。這幾年,大寧變化特別大,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觀看黃河越野賽、品味山水大寧。”
承載著賽事發源地的深厚情感與經驗,大寧縣委、縣政府精心組織,不僅對經典賽道進行了優化升級,更在賽事服務、特色活動組織上下功夫,力求展現東道主的熱情與家鄉的新貌。
激烈的比賽之外,滋啦咕咚“大寧寧脆·China Crisp”燒烤啤酒集市升騰起濃濃煙火氣,空氣中彌漫著烤肉香和歡呼聲,樂隊的激情演唱點燃夏夜;車手們踴躍“認領一棵蘋果樹”,將賽事熱度轉化為綠色契約。
5月26日至27日,首次加盟的永和縣精彩亮相,拿出百倍的熱情,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賽車手和游客。永和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協調推進會,不斷強化“一盤棋”意識,對照《籌備方案》和《任務清單》,聚焦參賽、觀賽、后勤、應急等工作,扎實開展演練和推演,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從賽事準備到后勤保障,從賽道設計到現場管理,從配套活動到氛圍營造,每一個環節都反復推敲、周密部署,每一處設計都精雕細琢、匠心獨運,讓所有賽車手和游客都真切感受到永和的溫度與活力。
公開組冠軍耿顯風捧杯感慨:“我來自吉林省,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臨汾520汽車越野賽,賽事組織得特別棒,各個方面都讓我感覺非常溫暖。特別感謝賽事主辦方,為臨汾點贊,祝臨汾越來越好。”
公開組亞軍樓志偉沖過終點后跳下車,興奮地揮舞頭盔,直呼“今年的四個賽道各不相同,每個賽道都有很強的挑戰性,跑起來很爽,下一屆比賽,我還來!”
賽事激情點燃了消費熱情。永和敞開懷抱,黃河大集與棗羊美食節強力推介“永和棗羊”品牌,攤位前人頭攢動,詢價購買的游客絡繹不絕;“棗”香不怕巷子深、“認領一只羊”等活動連接消費與養殖;車友自發凈灘植樹,彎腰撿拾垃圾的身影與飛馳的賽車構成動人畫面。
“體育+”交響
五載深耕澎湃沿黃動能
歷經五屆淬煉,“臨汾520”早已超越單純競速,深諳“體育+”之道,成為臨汾沿黃板塊釋放潛能、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四縣聯動,精心策劃系列配套活動,將賽事洪流精準轉化為推動全域發展的多元動能。
比賽期間,除了緊張刺激的越野比賽,還精心策劃和安排了“黃河大集”、“云丘之夜草坪音樂會”、“認領一桶酒(戎子葡萄酒)”促農活動、“賽車巡展”、“經典專場音樂會”、“電音演唱會”、“黃河婚禮”、“綠色公益”、“燒烤啤酒市集”、“棗羊美食節”等豐富多彩的專屬活動。特色美食街區匯聚四縣地道風味,音樂狂歡派對點燃不夜城的熱烈氛圍,汽車文化展覽則通過歷史脈絡講述越野運動的獨特魅力。
文旅融合,品牌迭新。壺口婚禮節深挖吉縣“中華婚典起源地”IP,新郎楊晉的“黃河誓言”成為甜蜜注腳;鄉寧音樂節+黃河大集“山水樂活”新形象,車手劉露的“山水挑戰值了”正是最佳代言;生態理念深植人心,大寧、永和、吉縣的“認養”活動及永和車友凈灘植樹的動人身影,將競技激情升華為守護母親河的集體行動。
經濟唱戲,富民增收。“黃河大集”全域開花,成為臨汾沿黃特色農優品展銷的大平臺。鄉寧花椒、紫砂,吉縣蘋果,永和“棗羊”,大寧“寧脆”蘋果等沿黃名片借勢出圈。永和集市“擠滿詢價游客”的景象便是縮影。產業品牌強勢輸出,形成“一縣一品”推廣矩陣,胡常生在家鄉賽道上的自豪推薦,正是品牌與鄉土情感共鳴的體現。以“流量變留量”為理念,賽事期間同步推出“黃河大集”(200+農特產攤位)、低空飛行體驗、集體婚禮、電音狂歡夜等活動。全民共創的共富模式在此生動實踐:村民從觀賽者蛻變為“賽道經濟”參與者,窯洞民宿、果樹認領、棗香炭烤全羊市集等創新業態,帶動四縣農特產銷售額有望突破千萬元大關,逐步構建起“賽事引流—產業增值—村民分紅”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服務暖心,鑄就口碑。五年如一日的精細化服務鑄就金字招牌。從高效應對“吉縣降雨”,到提供特產寄送服務;從董旭感慨“像回家一樣”的周到保障,到邀請車手免費游覽景區;從耿顯風“為臨汾點贊”的感慨,到樓志偉“下次還來”的承諾,正是服務口碑的最佳回響,持續提升著沿黃板塊的吸引力和美譽度。
黃河新章
沿黃板塊協同發展的臨汾答卷
第五屆賽事的四縣聯動與五載深耕,生動書寫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協同與高質量發展的“臨汾篇章”,集中展現了臨汾推動沿黃板塊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堅定步伐與顯著成效。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賽道依托天然地貌,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各縣活動巧妙引導生態參與,賽事與生態在這里和諧共鳴,為沿黃板塊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標桿。
“一賽多能”,協同共振。創新打造“一河一山一水一沙”四大主題賽道,首次實現四縣資源整合與接力。賽事成為聯動黃河保護、體育競技、文化體驗、旅游推介、農產品銷售、生態教育的超級平臺,是臨汾推動沿黃縣域協同發展的核心抓手。從鄉寧的山水樂活到吉縣的壺口婚典,從大寧的煙火集市到永和的九曲新章,沿黃四縣如同一曲激昂的交響,在賽事平臺上各展所長,奏響協同發展的最強音。第五屆“臨汾·520黃河英雄會”汽車越野挑戰賽從“兩縣賽事”到“區域IP”的賽事升級,以市級統籌整合資源,構建“山河為賽道、村落為驛站”的鄉村振興共同體。
鄉村振興的沿黃引擎。賽事為沿黃四縣帶來巨大關注與消費人流,拓寬農產品銷路,助推“永和棗羊”“大寧寧脆”等地標品牌騰飛,創新助農模式,注入文旅IP持久吸引力。
五年間,賽事從大寧的單點探索,發展為帶動整個臨汾沿黃板塊振興的強力引擎。胡常生的本土自豪、棗羊攤位前的熱鬧、蘋果樹下的“甜蜜牽掛”,都是引擎轟鳴下,沿黃鄉村活力迸發的最生動圖景。賽事不僅催生改裝培訓、文創開發、研學基地等全產業鏈新業態,更通過“政府搭臺+企業運營+村民眾創”模式創造5000余個臨時崗位,實現村民增收與2025年四縣GDP增長的雙重目標。
五載蝶變,板塊躍升。從單點舉辦到雙城聯動,再到四縣全域綻放,“臨汾520”實現了規模、內涵、影響力的三重躍升,成為臨汾沿黃板塊農文體旅融合加速崛起的標志性事件。車手們“過癮”“震撼”“暖心”“點贊”的評價,以及“明年還來”的承諾,正是沿黃板塊魅力與品牌價值最直接的證明。“辦一場賽、興一條鏈、富一方人”,“最初中國·文明臨汾”聯動四縣,以百余公里黃河岸線為天然賽道,通過越野賽事搭建起生態保護、產業升級、文化傳承、民生共富的立體發展平臺。
這場縱貫四縣的越野盛會,既是速度與激情的競技場,更是鄉村振興從“輸血”向“造血”轉型的生動實踐。賽事以黃河為弦,以發展為譜,在黃河岸畔奏響新時代的奮進協奏曲,讓生態保護與產業振興同頻共振,讓文化根脈與民生福祉共生共榮。
引擎聲暫歇,但發展的動能不息。這場縱貫四縣的黃河接力盛宴,以鄉寧溪流的精準漂移點燃熱愛,以吉縣山巔的無畏飛躍考驗極限,以大寧古渡的煙火溫暖賓朋,以永和九曲的激情連接城鄉,更以其五年深耕的創新模式、四縣聯動的協同路徑、深植生態的堅定理念,在母親河畔奏響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區域協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時代壯歌。
從大寧的初心啟航,到沿黃四縣的合力揚帆,“臨汾·520黃河英雄會”用五載光陰證明:依托母親河的深厚饋贈,以戰略定力持續創新,以開放胸懷推動協同,臨汾傾力打造的這條農文體旅融合發展之路,正以其澎湃活力、永續動能與共享福祉,在黃河岸畔浩蕩鋪陳,通向更加壯闊的山海新程。
引擎不息,沿黃板塊的下一程精彩,更值期待!
記者 亢亞莉 曹燕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