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年味漸濃,市場蔬菜需求量不斷攀升,曲沃縣的各個蔬菜大棚里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近日,記者走進曲沃縣史村鎮張范村的第六代新型智能溫室大棚,里面暖意融融,空氣里彌漫著泥土特有的芳香。放眼望去,一人多高的架子上纏滿了綠油油的藤蔓,一個個或紅或黃或綠的彩椒如色彩繽紛的小燈籠掛滿枝頭,煥發著滿滿的活力。隨著村民采摘,彩椒紛紛入筐,隨后被打包運往西安、鄭州等地。
張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宇飛拿起一顆名為“黃太極”的黃彩椒笑著說:“我們種植的彩椒維生素C含量相當高,尤其是這種黃彩椒,口感都趕上水果了,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他表示,彩椒是甜椒的一種,又叫柿子椒,因為其顏色多種多樣,看起來五彩繽紛而得名“彩椒”,不僅是人們眼中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蔬菜,也是張范村產業發展的“致富果”。
穿梭在大棚內,王宇飛一邊認真查看彩椒轉色情況,一邊與干活的村民打招呼。此時,大棚的智能化系統已根據當前天氣情況自動開始卷簾、開風口等操作,大棚內處處顯示出的“科技范”,是有20多年蔬菜大棚種植歷史的張范村在特色產業升級路上邁出的堅實步伐。在張范村的數字化管控室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顯示器,上面實時顯示著棚內包括光照、溫度、風向等各項環境數據,這些數據由分布在棚內的傳感設備采集傳輸。在蔬菜種植期間,各項信息通過傳感器、探測儀等物聯網設備進行采集、傳輸和分析,從而科學控溫、通風,合理施用水肥,有效減少或避免使用農藥,主打生態自然。
“我們村的第六代新型智能溫室大棚,除了栽苗和采摘需要人工,其他環節幾乎不用人干活。管理上依托數字化管控系統,實現自動卷簾、植物補光、水肥一體化等智能化操作,大棚管理員通過手機就可遠程操控。”王宇飛說,“隨著我們村設施大棚技術的不斷升級,經營大棚早已從‘體力活’轉變成‘智力活’,不僅降低了管理成本,還提升了經濟效益。”
“目前產業園區內有9座大棚,由我們村發公司運營管理,其中有7個第六代集體大棚種植彩椒,其他兩個棚正在試種廣東菜心。每個大棚種植有3700株菜椒,每株能產10斤左右,目前處于第一茬采摘期,每天往西安、鄭州發貨,基本上是供不應求。”曲沃縣史村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祁國生介紹,在籌劃建設智能蔬菜大棚之初,張范村就召集部分村民進行智能蔬菜大棚管理技術培訓,被培養為優秀大棚管理員,實現了村民家門口掙錢的愿望。
大棚蔬菜的種植不僅撐起了張范村村民的“錢袋子”,同時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看著眼前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奪目光芒的大棚,王宇飛腦海中關于大棚產業園區未來發展的畫卷已徐徐展開……
記者 白潔 潘華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