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仲夏時節,驕陽似火。在古縣南垣鄉東池村村集體的80畝蘋果園里,一大早就來干活的果園管理員孫登武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又埋頭開始了除草。“我現在不僅可以掙到管理村里果園的工資,還能打理好自家果園,這可是‘雙豐收’啊!”孫登武笑著告訴記者。
2010年,東池村積極帶動村民發展蘋果種植產業,全村蘋果種植規模很快發展到380畝,蘋果產業也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近幾年由于果樹品種老化、管理水平低,導致果子品相差、口感不佳,蘋果銷路受到很大影響,許多村民一度想砍掉蘋果樹發展其他產業。
“好蘋果才能換來好收益。要破解蘋果產業發展難題,必須讓果農學到先進的果樹管理技術。”2014年開始擔任東池村黨支部書記的孫偉,一直在探尋這一特色產業的出路,于是他率先帶領村干部作表率、當示范,其他村民也跟著學習。通過多年的技術實踐運用,全村蘋果種植技術有了很大提升,果子品質好了、產量增加了,受到了客商的青睞,讓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種植蘋果帶來的好處,激發起了種植蘋果的熱情,果園面積逐年擴大。
村民孔廣琴是東池村蘋果種植方面的“行家里手”,不僅蘋果種得好,還在全村率先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蘋果。近年來,孔廣琴的網絡銷售越做越好,把東池村蘋果銷往了全國各地。孔廣琴還對蘋果進行深加工,制作成蘋果干,提升蘋果效益。
2016年,東池村“兩委”綜合考慮本地資源稟賦,經過外出考察,決定帶領村民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將原來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為主的種植調整為800畝藥材、400畝西瓜和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種植。“技術做支撐,加上精細化管理,藥材、西瓜、小雜糧都獲得了豐收。我們緊接著在銷售上下功夫,在古縣縣城開設了‘東池農產品展銷位’,對‘登文家的小米’‘福香家的蘋果’等十幾種農產品集中展示銷售,一時間東池村優質的農產品成了搶手貨。”孫偉說。
2019年,東池村建起了配套的中藥材烘干房,新增加兩眼深井,中藥材種植由原來的800畝發展到2200畝,東池蘋果不僅創優創名牌,而且不斷擴大種植面積,新栽植了扁桃、玉露香梨等果樹。東池村在特色農產品種植方面持續擴大產業優勢,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隨著東池村產業發展帶來的一系列變化,村里也迎來了返鄉創業潮。“90后”村民孫雅楠大學畢業后,最初在煤礦工作,工作穩定且收入可觀。但他看到家鄉悄然發生的變化,便萌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于是在2019年返鄉開辦了家庭農場。“我提出創業的想法,村‘兩委’全力幫扶,協調流轉土地、爭取相關政策資金等,從最初種植蘋果、核桃、巴旦木以及白芍、黃芩等藥材100多畝,到2021年成立公司,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00余畝,同步開始加工、收購等項目,目前年產值達上千萬元。”孫雅楠說,像他一樣回鄉創業的年輕人,不僅為東池村特色產業發展貢獻了力量,而且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
東池村“兩委”鼓勵村民創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創新農業發展,先后培養了幾十名掌握就業技能的“新農人”。經過多年努力,東池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徹底蛻變。村民常士華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種植蘋果樹后,他潛心提升果樹種植技術,如今不僅成為東池村蘋果種植大戶,還為其他村民提供技術指導,成了果樹管理“土專家”。
為了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東池村安裝了健身器材,裝修了活動室,文藝活動天天有。夏日的午后,整個東池村也熱鬧起來,威風鑼鼓敲起來、廣場舞跳起來……隨著東池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如今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生活也越過越紅火,一幅產業興、村莊美、百姓富的優美畫卷徐徐展開……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