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仲夏時節,走進翼城縣西閻鎮,道路兩旁的蘑菇燈別具特色,民居錯落有致,處處呈現著美麗宜居、和諧共生的鄉村美景。
近年來,西閻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圍繞“文旅興旺、產業富民”發展主題,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特色優勢,聚焦農文旅特色資源,深耕細作文旅融合契合點,以融合發展為形,探索農文旅相互滲透,蹚出了一條多業態有機融合的發展新路。
古鎮村落“活”起來
“西閻鎮有文化、有山水、有鄉愁,村落大多以滄桑、古樸、神秘著稱,建筑錯落有致,古雅別致,景色迷人,傳統院落有特點,很適合我們寫生、旅游。”這是日前著名畫家畫翼城實景寫生活動中參與者張治啟所說的話語。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名畫家走遍全鎮,四圣宮里、小巷深處、古屋門前、村角廣場……用油畫、簡筆畫等形式描摹古鎮之美。
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一直以來,西閻鎮把保護古村落傳統特色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設施建設短板,充分挖掘本地獨有優勢,將古村落的保護活化與旅游相結合,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新農村。
“看著這塊地方,我們說不出的高興,夏天可以坐在這里納涼、喝茶聊天,也能和大家一起打牌下棋。”在改造過的小游園,該鎮西閻村村民的高興勁兒溢于言表。他們口中的小游園在全鎮多達20多處,已成為游客的“打卡地”。
為了喚醒古村落的“詩與遠方”,推進古村落活化利用,擦亮保護發展“成色”,西閻鎮堅持“修舊如舊、鄉愁鄉韻”原則,保持傳統古村落的原汁原味。
“西閻鎮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底蘊厚重,以后我會帶更多畫家來這里寫生、旅游參觀,共同努力用藝術點亮翼城古鎮西閻?!眮碜院颖钡膰乙患壝佬g師程克告訴筆者。
文化資源“用”起來
“五一”假期的臨汾市區貢院街街邊,來自西閻鎮的歷山丑花鼓表演吸引了眾多群眾駐足觀看。只見現場鼓點鏗鏘,隊員們口噙花鼓,飄逸的紅綢來回舞動,這道精彩的“非遺大餐”引得現場掌聲不斷。
和歷山丑花鼓一樣,起源于清嘉慶年間西閻鎮堡子村的河蚌舞也屬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期以來,西閻鎮積極開展本土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做好本土藝人的傳承培養工作,讓非遺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每到節假日,西閻鎮文藝小分隊都會在鎮內各景點景區開展非遺表演。
在加強民間藝術和民俗風情進行挖掘整理的同時,西閻鎮對接文創開發公司,對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開發,探索“沉浸式”體驗旅游項目,有效吸引游客。同時,大力宣傳珍珠簾、黑白龍潭、“松樹溝”康養步道、瓜子寨遺跡等景點,展現西閻鎮的旅游魅力。
如今,提標建設民宿、古洞泉古河道、十河楸樹街,歷山康養服務驛站、西閻古村落活化利用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借助歷山自然保護區的華北動植物基因庫,獨具西閻特色的林藥產業體系開始拓展;省保文物西閻村湯王廟修復建設、十字河古村主大街提升美化工程、西閻至泉頭自然村道路建設項目、北河灣護坡治理工程、古桃園護坡、西閻村公共廁所、劉家渠以及旅游路護坡修復等工程均已完工。
“西閻鎮擁有中國歷法之源、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三張‘國字’名片,近年來又被命名為山西省特色香菇小鎮,農文旅融合發展將會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讓西閻鎮有文化可看、有內涵可挖、有故事可講。”西閻鎮黨委書記趙生貴說。
文旅業態“融”起來
“為了拍紅腹錦雞的一個畫面,我在泉頭村一待就是一個多星期,除了晚上休息和吃飯時間,我一刻也不敢耽擱,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攝影愛好者田平太說。與此同時,還有和田平太一樣的一大批鳥類攝影專家、愛好者都成了泉頭村紅腹錦雞拍攝基地的??汀?/p>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西閻鎮泉頭村都會迎來紅腹錦雞“拍客”群,他們來自天南海北,齊聚拍攝基地,泉頭村拍鳥基地的進一步發展已經列入翼城縣文旅發展規劃中。
圍繞本土獨特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西閻鎮打造了精品旅游“三條線”,即過鳳棲嶺至熒庭城到泉頭紅腹錦雞拍攝基地的“短線游”,以十字河古村楸樹街、曹公村四圣宮、古桃園“小布達拉宮”為中心的“中線游”,以歷山舜王坪及其周邊景點為主的“長線游”。
西閻鎮不僅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也是革命老區。在打造吃住游的同時,西閻鎮推進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夯實文旅發展底色,通過連片打造紅色旅游研學基地大河村紅色文化教育展館、西閻村參軍光榮碑、興石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讓紅色資源融合到文旅產業中來。
時時皆美景,處處是文章。當下,西閻鎮各個景點逐步穿點成線,一條高品質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正在和鄉村振興的產業景觀帶悄然融合。趙生貴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圍繞本地特色文旅資源,堅持綠色打底,大力發展旅游+農業、產業、民俗、生態、非遺,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推動西閻鎮鄉村旅游發展再上新臺階。(宋榜娟)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