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安澤縣府城鎮飛嶺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昔日,這里產業結構單一、貧瘠落后,是出了名的落后村。現如今,飛嶺村在縣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業態。按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俗文化三大特色產業發展總體思路,著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初步建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文旅、鄉愁“三大板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美麗鄉村。2018年,飛嶺村榮獲“中國首屆豐收節百強特色村莊”,2019年榮獲“山西省首批AA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村集體年收入由2017年的10萬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90余萬元,打造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飛嶺樣板田”。
產業興旺筑富路
飛嶺村積極與農業科技院所對接,全面助力該村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初步形成了集種植、養殖、休閑、觀光、民宿、餐飲一條龍的循環農業產業鏈,打造出涵蓋休閑采摘、夢幻光影、荀子游學、實訓拓展、民俗文化、彩虹雪村等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旅游服務鏈。目前,已擁有優質有機玉米9260畝,有機谷子400余畝,高粱、苜蓿等飼草350畝,黃花菜300畝,玉露香梨、山楂、葡萄等水果270余畝,草莓、無籽西瓜、甜瓜等反季節果蔬溫室大棚103座;飼養蛋鴨、黑山羊數千只,生豬上千頭,毛驢百余頭。在此基礎上,該村積極與濟南正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引進種植了150畝珍稀品種“玖紅蘋果”。
聘請知名建筑師設計了8座高端精品民宿,“蒹葭鄉居” 民宿正式投入運營,民宿以“有機、自然、休閑”為經營理念,融合自然美食、鄉間客房、農耕漁獲、休閑度假,讓游客體驗真實的樸實、純真的田園生活,滿足不同人群的“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鄉村體驗,讓大家回歸鄉野、品味田園。
生態宜居變財富
該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老百姓為主體,著力打造美麗宜居特色村莊,實現了農業田園化、農村景觀化、農旅一體化共同發展。同時,大力推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全面清理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和廁所革命。堅持垃圾分類不落地,定點傾倒、定時回收,分類處理、專人負責;積極實施污水處理“戶戶通”,先后鋪設污水管道3500米,在保持本土特色、營造鄉土意境的同時,做到了雨污分離。該村還為提升宜居環境,安裝路燈40盞、鋪設硬化巷道路面5000余平方米、栽植綠化苗木花草10余萬株,綠化面積達10000余平方米。
文化底蘊添色彩
“留住鄉愁、振興鄉村”。飛嶺村堅持對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讓鄉村文化“活”起來,在“富口袋”的同時做到“富腦袋”。一方面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鄉村“百姓講堂”“最美家庭故事會”“美麗庭院”評選等活動,讓耕讀傳家、勤儉躬身、孝悌立本等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大力弘揚;另一方面該村立足于文化傳承與創新,以荀子為創作原型,著力提升荀子文化的趣味性、創意性和互動性,設計出卡通形象——荀子IP,并衍生出一系列可體驗、可互動的文創產品,讓“博大精深的荀子思想和文化”通過飛嶺村傳播出去。同時,該村還挖掘整理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藝術表演形式“飛嶺高蹺”,并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山村復興”。
治理有效增活力
“自治強基固本,法治定分止爭,德治春風化雨。” 該村充分發揮三支隊伍的作用: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以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為突破口,按照“隊伍聯建、困難聯辦、資金聯用、產業聯合”的發展思路,組建了“小飛田園綜合體村村聯合委員會”,通過“村村聯合、集中經營、抱團發展、共建共贏”的工作模式,切實將黨組織建在產業上,將黨員聚在產業上,讓群眾富在產業上,將黨組織優勢轉化成了發展優勢。二是充分發揮各群體作用,積極整合網格長、村務監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等多個群體,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確保鄉村治理和諧有序。還組建了物業公司、民宿管理公司和主題農場管理公司負責經營管理。三是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通過森林防火、文明祭祀、國衛創建等,讓廣大群眾參與制訂本村村規民約,樹立文明新規,進一步形成了規范有序、充滿活力的鄉村治理新機制。
生活富裕邁大步
該村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使村民依靠家門口的景區走上增收致富道路。一方面在不影響村莊整體面貌的基礎上,零拆遷、零動遷、零破壞、零污染,還原鄉土氣息,打造出一院一特色、一院一景觀的籬笆院風情民宿群落,以每年每間民房租金1000元的標準,鼓勵有條件的老百姓用不動產入股或發展農副產品銷售,形成村委會組織、公司化運營、群眾(貧困戶)參與“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實現了“農民入股得紅金、管理得薪金、經營得酬金”。另一方面緊緊圍繞“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這一目標,通過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挖掘出一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提高了農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參與度。
同時,該村還著眼于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實事,傾力建設惠及民生的基礎設施,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工作,使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更足,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滕寧 苗越)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