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明珠 李亮亮)今年以來,大寧縣以在全市開展的“環境提升年”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大氣環境、水體質量、城鄉清潔、生態治理、交通秩序”為主要內容的五大提升工程,全力為群眾營造一個干凈、舒適、優美的人居生活環境。
提升大氣環境工程。一是嚴治煤煙污染。新建一處供熱站,目前該工程正在安裝鍋爐和封頂工作;同時完成了集中供熱中心燃煤鍋爐除塵改造;在該縣的割麥村正在修建供氣主管道。二是嚴抓工業廢氣污染,對污染源進一步加強監管,同德化工6噸鍋爐脫硫除塵設施已建成投運,建設完善減排監控系統,確保不出現工業廢氣污染。三是嚴管二次揚塵污染。對工地進行了重點監管,要求施工工地周邊使用硬質材料密閉圍擋,實行封閉式管理,工地出入口進行硬化,并安裝車輛沖洗設施,禁止車輛帶泥上路。四是強化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制訂下發了《大寧縣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認真抓好PM2.5監測預警預報,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的發生。
提升水體質量工程。一是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縣環保局對集中式水源地進行了全面排查,并對水質進行了抽樣監測,完成了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隱患全面排查,建立了風險源名錄。二是加快改善地表水水質。對昕水河、義亭河進行治理,實施斷面監測,進一步強化對縣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監管,確保了正常運行、達標排放。三是強化工業水污染防治。進一步強化昕水河、義亭河等河流流域沿線企業的安全、環保監測監管,嚴厲查處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確保環境安全。四是抓好農村水環境保護。進一步鞏固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果,建立長效運行機制。
提升城鄉清潔工程。突出重點部位和區域。
狠抓209、臨大線等國省道的清潔工作;對縣鄉骨干道路進行清掃;對縣城主街道實行三班倒,確保了“全天候無縫隙監管”。此外還加大了對金殿廣場、南山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環境清潔力度,打造了城鄉清潔工程的亮點。同時做好對縣城及周邊垃圾清運處置工作,縣城及周邊5公里內村莊垃圾全部運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進行處理。
提升生態治理工程。一是突出抓好昕水河生態帶治理工程。以昕水河為重點,實施了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對河道進行了清淤疏浚、自然修復,全面改善河道生態環境質量。二是實施生態提質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程,推進園林綠化工作,目前已完成新增造林工程2.42萬畝,大大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和綠地率。三是打造綠化亮點工程。完成了城南濱河路4800平方米的綠化工作;城西濱河路補栽灌木2000平方米工作;舊城區主街道的花箱栽植工作;南山公園景觀樹栽植工作,打造了人文綠化景觀,形成了生態亮點,提升了城市品位。
提升交通秩序工程。一是強化道路交通執法。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出動警力216人次,警車72臺次,發放宣傳畫冊1次,開具違法停車通知書1159起,清理無牌車47輛,錄入闖紅燈違法行為843起,逆行1561起,不按規定道路行駛98起,教育警告1500人次。二是規范縣區交通秩序。
電子警察系統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對城市道路人行橫道線、道路中心線全部重新施劃,單行路、新城區路段規劃為雙側停車位,道路臺階以上大范圍規劃了非機動車、摩托車停車區。安裝各類警示標志牌18塊。三是嚴格6類車輛管控。
特別加強對甲醇、天然氣等危化車輛的檢查。四是加強道路隱患排查。加大了對公路、急彎陡坡、隧道、橋梁等路段的檢查力度,共排查出204處隱患,現已整改158處。五是倡導綠色出行方式。今年購置的19輛新型公交車已投入使用,同時在全縣大力倡導文明交通,鼓勵群眾采取公交車、自行車、步行等綠色方式出行,提升道路交通分擔率。
同時,該縣電視臺開辟“環境提升年”活動專欄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對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對亂倒垃圾和亂停車輛進行公開曝光。截至目前,共制作活動新聞42條;整治垃圾亂堆、亂倒問題累計清運農村垃圾2450噸,6個鄉鎮已清理“四堆”1610堆,粉刷墻體1646處,修復殘垣斷壁193處,清理小廣告863條,促進了垃圾回收利用和清理處置等工作的開展。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大寧縣創新機制推進依法治縣步伐
下一篇: 大寧縣地質災害預防知識“進千家入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