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奏強音
——大寧縣昕水鎮實施脫貧攻堅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產業扶貧惠澤百村,科教扶貧帶動萬家,社會扶貧溫暖民心……豐富多彩的內容,扎實有效的成績,不斷涌現的亮點,這是大寧縣昕水鎮實施脫貧攻堅工作的生動畫卷。
今年以來,該鎮堅持以“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十六字新時期扶貧工作方針為指導,始終把“六個精準”作為基本方略,舉全鎮之力,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咬定目標、攻堅克難,苦干實干,細化工作任務,簽訂責任狀,鎮村干部擰成一股勁,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該鎮以優質干鮮果經濟林、設施蔬菜大棚、高效養殖產業為重點,扶持891戶2884口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增收。在全鎮2.2萬畝蘋果基地和1.5萬畝核桃基地上采用現代先進的管理技術,以點帶面,帶動干鮮果經濟林迅速發展。“十三五”期間,通過發展干鮮果,脫貧686戶2217人,占貧困人口的40%。依托沿川設施蔬菜大棚基地,引進大棚油桃、西芹、香椿、菌類等高效益品種,推廣多膜覆蓋、膜下滴灌、統一育種、統一管理等新技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蔬菜產品產銷對接,探索發展“農超對接”模式,建立健全蔬菜產品市場網絡。“十三五”期間,通過發展設施蔬菜,脫貧131戶421人,占貧困人口的7%。
在發展高效養殖業方面,以養殖合作社萬頭養豬場為龍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全鎮發展以生豬、羊、雞為主的養殖業,通過發展高效養殖,力爭實現整體脫貧的目標。
大力推廣復制“居住在移民小區,工作在工業園區”的移民搬遷模式,今年讓567戶2330口人入住小馮移民新區,同時啟動小馮、當支兩個村128戶500口人的移民搬遷工程。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采取整村移民、分散安置的辦法,實施移民搬遷安置工程,最終實現移民搬遷安置戶住上安全、經濟、適用房,徹底解決移民安置戶上學難,就醫難、增收難的問題。
該鎮以村委為單位,建設18座100千瓦小型發電站。目前,已建成4個村級100千瓦的小型發電站,從2016年開始,采取多種投資模式,到2020年,完成剩余14個100千瓦小型發電站,實現18個村委100千瓦小型發電站全覆蓋的目標。運營收入將全部用于扶貧開發,提高村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通過與8家企業簽訂定向培訓合作協議,瞄準建檔立卡識別出來的貧困勞動力進行就業培訓和勞務輸出,實現打工不出門、就地能脫貧的目標。繼續以干鮮果、設施蔬菜、高效養殖為重點,開展產業管理技術培訓,提高產業管理水平,增強貧困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同時,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積極宣傳,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合率。
充分發揮電商的載體、牽引、帶動作用,打造電商扶貧營銷網,將清香核桃、紅富士蘋果、西紅柿、甜瓜、西瓜等農產品推介出去。適應“互聯網+消費扶貧”,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平臺,鼓勵社會大眾積極消費貧困村的優質農產品,激發社會各界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能動性。
全力支持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社會保障實現兜底脫貧,實現社保政策兜底一批,努力實現兜得準、兜得住、兜得好的工作目標。對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或因重病、慢性病致貧的家庭實施應急、過渡救助,確保貧困人口早日脫貧。
吹響扶貧號角,拓寬致富之路。一場脫貧攻堅的戰役,取得了階段性戰果,新一輪扶貧攻堅的決戰,正在昕水河畔悄然打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昕水鎮的足音鏗鏘。(侯耀強 劉磊)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