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汾西縣以統籌城鄉發展為統攬,以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堅持質量效益并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扶貧開發行動,做大特色種養產業,全力夯實“三農”基礎,力爭使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該縣充分發揮壩系農業開發的特色、優勢和經驗,整合以工代賑、農業開發、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項目,實施團柏鄉溝底河、勍香鎮它支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流域面積1.36萬畝;實施勍香鎮羅殿村、永安鎮柏樂村、洪原村土地整理項目,新增改善基本農田1.88萬畝??偼顿Y1.26億元,實施引黃工程配套建設項目,在對竹鎮建設北掌水庫,為工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用水條件。同時,他們嚴守耕地紅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5萬畝以上。大力推廣農機新機具,廣泛應用農業豐產高產新技術,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扎實推進扶貧開發。汾西是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現有農業貧困人口6.1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一半,扶貧工作任務依然艱巨。今年,他們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工程,投資1280萬元,在16個貧困村實施光伏扶貧發電試點項目,每個村建設1座100千瓦發電站,并積極爭取擴大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建設規模,力爭3家企業投資建設的50MW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年內開工。實施基礎扶貧工程,投資1456萬元,啟動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11個貧困村道路硬化和街道排水工程建設。抓好干部住村幫扶、整村推進、片區開發、易地移民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勞動力就業培訓等工作,確保貧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做大特色種養產業。該縣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一長一園”為主攻方向,支持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年內新建肉雞養殖大棚5個,全縣達到292個,年出欄2500萬只,配套建設畜禽無害化和污染處理設施,提升肉雞養殖標準化、現代化水平;全面推行“鄉鎮(區)建設管理、林業局驗收考核”的工作新機制,積極探索建管一體化的運行模式,年內新建核桃經濟林1萬畝、提質增效7500畝,管護核桃經濟林3.5萬畝。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玉露香梨示范基地3000畝,發展扁桃栽植5000畝,打造特色農業發展新亮點。因地制宜發展苦蕎、小米、藥材、桑蠶、食用菌、大棚菜、肉羊、肉牛等特色種養項目。支持洪昌養殖、龍蕎生物、晉西核桃、麒麟小米、眾心繭絲等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加快“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進程。(侯建兵 侯麗娟)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