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售電量、售電均價在臨汾公司同業對標中排名第一;全市供電服務技能競賽中力挫群雄勇奪第一;全年未發生因窗口人員責任產生的投訴事件,實現了窗口服務“零投訴”……
短短兩年,地處山區的汾西縣供電公司營銷工作獲得大幅提升,從排名落后一躍到臨汾公司所屬14個縣市公司前茅,他們是如何爬出泥潭走向成功的呢?
“看板式”管理促發展
“老黃這幾天請假,他的工作咱得幫他完成,要不然會影響到所里的整體指標。”一大早,安排完所里一天的工作后,汾西僧念供電所所長王華明就背起工具包,和另一名農電工騎著摩托車向黃曉文管轄的供電區域駛去。
“一切用指標說話”是汾西公司每一位干部員工的工作座右銘。工作干得好不好不能靠嘴說,而是用實實在在的數字說話。
在指標考核上,該公司結合實際,科學提出工作目標:橫向減少差距,縱向挑戰自我,向精細化管理要成效,重點實施以完善基礎管理為目標的指標“看板式”動態管理。每月初將上月供電質量、線損、售電均價等10個方面的所有問題列為排查整治重點,把每一項指標分解到班組站,責任到人,且實時更新,并在公司門廳前以“看板”的形式展示出來,督促“當事人”盡快“掃清門前雪”。
“指標最終反映的還是如何更好地實現優質服務的問題。‘看板式’管理模式不僅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監督的平臺,也使大家工作中目標清晰,有重點、有層次。”汾西公司經理武愛民說。基礎管理的細化和“看板式”管理的推出,使該公司上下同心干事,各項工作得以快速推進和發展。
“微課堂”講臺顯活力
“打鐵還須自身硬。”汾西供電公司把提升員工整體素質作為夯實基礎工作的重頭戲。
在汾西公司,與“看板式”管理模式同樣被該員工津津樂道的還有一個被譽為汾西式“出彩中國人”的“微課堂”——“服務之星”講臺。每到周四下午,本周“出彩”員工就會走上講臺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
“‘服務之星’講臺為員工搭建了一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該公司分管營銷的副經理武林介紹,小小講臺還是一個培訓“基 地”,由各部門人員自選主題、編寫教案,讓人人參與、人人登臺,拓寬員工專業領域知識面,實現員工隊伍由“單一型”的能手向“全方位”的人才轉變。
結合“服務之星”講臺,該公司從細節入手,推出營業廳“服務之星”考評管理制度,由群眾投票,選出“周服務之星”,再通過累加積分評出月度、年度“服務之星”,促使營業窗口“服務升級”。2014年,該公司中心營業廳通過了省、市兩級驗收,榮獲縣級單位最高等級“縣級B類四星”營業廳稱號。在臨汾公司百余所營業廳中,獲得這一榮譽的只有3個。
“微課堂,大作用。”2014年,該公司108人次參加了各級技能鑒定,8人申報了各級職稱,5人獲得了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公司員工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零距離”服務提效率
“這么大的一個工程,我就報裝時去了一次供電公司,后來就是他們主動上門,現場辦公,真是太給力了!”談及供電服務,霍永高速公路項目部負責人劉鵬嘖嘖稱贊。
劉鵬的“省心”得益于汾西公司暢通“最后一公里”的“零距離”優質服務目標。霍永高 速公路項目部到該公司最快也要三個半小時車程,若在辦理中發現手續不全時還得往返跑,費時費力。汾西公司客服人員改變以往坐等客戶的工作方式,主動上門、全程跟蹤,每周去兩次項目部,現場辦理用電手續,指導設備安裝、安全用電和工程驗收,提前25個工作日完成高速建設所需的用電工作,既為客戶省去了來回奔波的困擾,也為公司增售電量750萬千瓦時。
電網的“最后一公里”,不僅僅是幾根線的事情,更是怎樣貼近客戶,提供更便捷服務的事情。該公司積極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關注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利用業擴陽光平臺,推出“零距離”服務獲得客戶點贊。成立“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企業、農村為客戶安全用電、節約用電“支招”;解決農戶春耕播種、入夏抗旱中的用電問題;高效完成1588戶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的合表工作,入住用戶及時用上了安全電、放心電。
5月15日,該公司向前來辦理業務的用戶發放優質服務調查表,城關鎮馬溝村居民郭林偉毫不猶豫地寫道:“我要給供電服務點個贊。”(范晉寧 陳愛紅)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