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李益民衛琦)“科技農業揚芬芳、現代工業筑脊梁、特色三產譜新章、百姓致富奔小康……”作為晉南大地的一顆明珠,近年來,浮山縣因地制宜,搶抓機遇,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實施“產業興縣”發展戰略,促三產、大發展,實現了全縣經濟的強勢崛起。
引技術、巧布局,打造全省現代農業基地。從“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到“技術引領”的設施農業再到“高端戰略”的有機農業,浮山農業發展道路走的是踏實而穩健。近年來,該縣按照特色、高效、高端的要求,加快設施農業、生態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加大農業技術投資。目前,全縣設施播種面積達到了2.1萬畝,輻射全縣的張莊鄉、天壇鎮、東張鄉等6個鄉鎮19個行政村,總產值達到了21727萬元。
今年,該縣在全縣成立了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啟動了有機農業建設工程,目前全縣有機農業示范基地達到960畝,有機認證面積達到1901畝。
現代農業產業不僅開啟了農民的致富之門,也成了推動浮山經濟轉型升級的“新亮 點”。浮山縣玉杰現代農業循環項目是省發改委確定的全省轉型綜改試驗示范項目,通過發展玉米種植——玉米芯栽培食用菌——廢棄菌糖加工飼料——飼料養殖——畜牧廢棄物加工有機肥——肥料用于發展玉米種植的循環模式,形成了全封閉的循環產業鏈條。目前該項目已累計投資1.5億元,年產試用菌2500噸,年繁育豬羊1萬余頭,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
除此之外,浮山縣“漢中洋核桃露”“中寶脫水蔬菜”“振強老陳醋”等一大批農業科技龍頭企業正在成為該縣農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有力“引擎”。
調結構、上項目,著力構建新型工業體系。多年來,鐵礦采選一直是浮山經濟的支撐產業,但面對“一鐵獨大”的經濟支撐模式,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浮山縣按照區域布局抓園區、新興產業抓培育的思路,培育打造全縣經濟新支柱。中強煤焦電化材一體化園區項目,總投資37億元,包括洗煤、焦化、熱電、活性炭、LNG、礦用聚氨酯、節能板材7個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上繳稅 收4億元,是全縣推進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今年項目將投資12億元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到2016年將全面建成投產。
在培育接續產業的同時,浮山縣瞄準豐富的鐵尾礦資源,積極聘請中國地質科學院尾礦利用專家對全縣尾礦資源進行近遠期發展規劃,并對發展尾礦利用企業提供政策、資金等支持。目前全縣已建成10余個利“廢”項目,把多年廢棄的尾礦渣、礦山廢石等廢棄物變身為微晶板材、耐火材料、裝修裝飾材料等,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今年,晉圣年產100萬立方米微晶泡沫陶瓷及年產60萬平方米微晶板材項目正在試產中,威盛達新型防火建筑材料加工項目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浮山的黑剛玉產品出口埃及,廣和定影膜出口到了韓國三星電子,一大批新興工業正在成為浮山新型工業體系的“領跑者”。
挖傳統、推文化,亮出特色文化新“名片”。浮山縣被譽為“剪紙”之鄉,剪紙文化有著數百年的悠久歷史。該縣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建成了東方藝術博物館剪紙研究中心,吸 收全縣剪紙藝人開展剪紙制作與研究,同時做好后備技術人員培訓工作,為浮山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日,浮山剪紙藝術大師鄭洪峨應邀參加了“中韓首屆國際剪紙藝術博覽會”,其作品《晉善晉美》和《我愛世界杯》被韓國美術館收藏并榮獲特殊貢獻獎。近年來浮山剪紙已發展成為特色產業,產品更是遠渡重洋,遠銷英、美、法、日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浮山縣餐飲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該縣把發展特色餐飲業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有力抓手。成立了廚師協會,在市區錦悅城建起了“浮山面食廣場”,并積極組織浮山廚師參加全國各類廚師大賽,通過各種途徑將浮山特色美食打造成浮山新“明片”。
近年來,浮山縣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利、交通、公共服務等領域有了長足的發展。除此之外,該縣還圍繞“打造臨汾綠色屏障和休閑度假后花園”的目標,充分挖掘全縣文化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打造了“印象田園”“堯山森林公園”“農家樂”等一大批特色旅游項目。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大寧:整治市容環境提高幸福指數
下一篇: 浮山引進番茄新品種 拓展菜農新“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