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丹東9月24日電(記者 于熙)這里坐落在鴨綠江畔,少數民族眾多;這里文化底蘊豐厚,具有豐富的藥材資源;這里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也是遼寧省唯一的邊境民族地區,這里就是“興邊富民行動”全國先行試點地區遼寧丹東。
作為國家“興邊富民行動”的最早受益地,丹東市在過去的10多年里,凝心聚力,搶抓機遇,充分發揮“興邊富民行動”專項補助資金的引領作用,統籌規劃,科學深入,利用地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邊境各族人民增收致富。
滿族醫藥崛起壯大 帶動農民增收
“天香、地香,成就滿藥香。”滿族醫藥誕生于長白山流域,丹東地區就地處被稱之為天然大藥庫的長白山山脈,據統計,全地區生長著各類藥材1640多種,其中石柱參、五味子、刺五加、益母草、木雞、核桃楸等藥材的開發利用,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目前,在丹東地區本地市場中藥材交易額已突破10億元,為發展滿族醫藥產業奠定了資源保障的物質基礎。
丹東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秀君介紹藥材基地帶動農民增收。
在實施“興邊富民行動”過程中,為傳承、保護和發展民族醫藥產業,國家大力扶持發展滿族醫藥龍頭企業和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丹東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秀君表示,“興邊富民行動”促進了滿族醫藥的發展,帶動了產業向現代化和科技化轉變,并通過藥材基地的建設,提高了生產檔次與規模,而且在藥材種植發展上具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使農民增收致富。
“村民老馬,通過為我們種植藥材,草房變瓦房,收入也增多了,現在生活舒適安逸,這都是靠我們帶動的?!睆埿憔f道。
打造少數民族草莓農場 邊民致富取得明顯效果
東港市椅圈鎮吳家村是丹東市18個錫伯族村之一,吳家村為帶動少數民族群眾發展草莓保護地生產,在“興邊富民行動”的幫助下,農場由一個占地面積20畝只有4個大棚的草莓保護地示范園,經過群眾的不懈努力,發展到現在的占地面積1040畝擁有99個標準草莓大棚和獨立包裝車間、氣調庫、化驗室、培訓基地的遼寧省最大的草莓生產基地,帶動邊民致富取得明顯效果。
草莓農場。
玖玖草莓農場技術員叢軍發對記者表示,以前自己種草莓年收入只在5到6萬元左右,現在通過興邊富民行動,年收入提高到10多萬元。
“現在想買點啥,去哪兒玩都行,條件好了,壓力也小了?!眳曹姲l嫻熟的摘除老殘葉,笑呵呵地說道。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的10多年來,丹東生產總值到2016年突破748.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999年的10.3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68.5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4205元和2920元,增加到2016年的26111元和13450元。
“興邊富民行動為邊境地區的加快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充分表明國家在邊境地區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戰略是正確的?!边|寧省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副巡視員李國華說,遼寧省邊境地區的發展盡管還有諸多制約因素,自我發展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但我們相信,有國家興邊富民行動戰略支撐,有各族人民的堅定信念,有邊疆各族群眾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邊境地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