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趙凱妮 賀神建)轉型攻堅年活動開展以來,古縣結合實際,以強化澗河、華寶兩大工業園區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傳統產業上改造提升,在綠色支柱產業上積極培育,在新興產業上發展壯大,力爭以產業升級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落實“三個嚴格”,夯實活動基礎。古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轉型攻堅年活動,主要領導親自安排,分管領導緊抓不放,全縣各級各部門緊密配合,合力推進此項活動順利開展。首先,嚴格責任落實。縣政府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轉型攻堅年”活動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重點,做到了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同時,成立了領導組,建立了重點項目包聯、定期通報、項目協調調度、督查考核等6項配套制度,強化項目管理,以激勵獎懲制度推進項目建設。為確保轉型攻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縣政府嚴格按照工作要求,強化督促檢查,確保了活動進度。
建設“三個環境”,推進轉型攻堅。創造優質的服務環境。一是領導帶頭深入。古縣開展了縣級領導干部“進工地、解難題”助推轉型攻堅專題活動,18項重點工程明確了政府分管領導和縣包聯領導,實行“雙包聯”,為轉型攻堅年活動發力。二是部門跟進服務。縣職能部門全程跟蹤,為推進轉型攻堅、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幫助正泰煤氣化公司積極與太原煤氣化集團對接,就120萬噸焦爐升級改造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等等。三是園區承載提升。為推進項目轉型發展,縣委、縣政府成立了華寶、澗河工業園區領導組,華寶園區辦理了環評手續,結合環評要求,澗河園區重新調整了范圍,并經省經信委批復,園區環評手續已通過專家會,預計10月底獲批。澗河園區環評手續的辦理,將有力推進正泰120萬噸鑄造焦、焦爐煤氣制備天然氣、利達6萬噸合成氨等項目環評手續的辦理。
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一是政策先行。古縣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招商引資及鼓勵煤焦企業轉型發展的辦法》,編制了《古縣招商引資項目冊》。今年已招商4個項目,完成引資22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90%。二是減負松綁。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縣政府嚴格落實煤炭20條+17條、保障工業運行等12條措施,制訂了涉煤收費工作方案,取消了政策性收費以外的一切收費。三是金融支持。積極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財政15條”、“金融12條”等政策措施,縣政府出臺了《貫徹落實穩健貨幣政策支持古縣經濟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在財政預算中安排支持中小企業資金100萬元。另外,還制定了《古縣小微企業助保貸業務管理》3個辦法,由政府出資200萬元擔保,與建行合作啟動了“助保貸”業務,全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推進轉型發展。縣政府爭取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300萬元,協調金融機構,為利達焦化、安安煤化、吉盛連翹等企業發放貸款7800萬元,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創造高效的政務環境。為加快項目審批,推進轉型攻堅,縣政府開辟了綠色通道,于今年3月份建設了懲防體系信息網“一網多平臺”項目,對235項行政審批事項集中受理,并實行全程監察,對轉型攻堅項目手續辦理提供“一站式”服務。
抓好“三個推進”,力促工作成效。在轉型攻堅活動中,古縣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三次產業同步推進,同步發展,1—8月份新興產業投資占比達到30%,完成了市定目標任務。
瞄準目標,全力推進市定任務。今年,該縣列入全市轉型攻堅的項目共有4項。華盛機械設備制造項目,完成投資8000萬元,于3月份進入試運行,生產液壓支架60套,自產自銷,實現產值300萬元、利潤45萬元,下一步主要是生產綜采支架及浮選機、熄焦車等中小型機械設備的零配件,開展品牌申報工作。銘鼎科技濾清器項目,投資2000萬元,建成3條濾清器生產線,于6月份投產,年生產能力可達200萬支,實現生產產值2000萬元,并申請了2個專利(空濾可換式外罩技術)。下一步,將投資1000萬元,再新增一條生產線,使年產量達500萬支,年產值達5000萬元,利稅達到300萬元。總投資1.2億元的利達焦化6萬噸合成氨項目,目前完成投資9000萬元,壓縮廠房基礎、設備基礎及甲烷化、合成、控制室基礎已經澆筑完畢,地下管網已開挖,土建工程、設備安裝均已完成90%,能評手續已經辦理,正在辦理環評、土地手續,預計10月底試運行。正泰煤氣化5萬噸針狀焦及30萬噸煤焦油深加工項目,已經省經信委批復,縣政府目前已積極協調,加快正泰煤氣化與太原煤氣化集團合作步伐,爭取盡早動工建設。
自我加壓,主動推進轉型升級。除市定項目外,該縣主動作為,主動招商,主動攻堅。一是華潤新能源2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總投資4億元,已經省發改委批復,目前正在協調林業占地,辦理環評手續。二是佳盛能源60兆瓦光伏并網電站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投資3億元,目前已完成選址,辦理了環評手續。三是順杰公司10萬噸莫來石不定型耐火材料項目,總投資3730萬元,已經正式投產,今年生產3萬噸,實現生產總值5000萬元。四是森潤公司與河南鄭州白鴿集團合作的4萬噸不定型耐火材料項目,總投資9900萬元,立項、能評、環評等手續已全部辦理,預計9月底動工建設。五是鋁土礦開采項目,目前市政府已允許公開出讓,出讓文件上報省政府待批。
統籌兼顧,全面推進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品牌引領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圍繞核桃、小雜糧、中藥材等農業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實施中藥材集中種植加工、特色養殖、蔬菜種植、萬畝小雜糧種植等7大農業園區。核桃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預計今年產量可達500萬公斤,產值1.2億元,農民人均核桃收入1700余元。連翹產業年產量2000噸,占全省產量的50%,成為華北最大的連翹集散地。2014年,古縣被評為“山西省林業生態縣”和“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縣”。二是橫向替代推動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主打牡丹、霍山、太岳山三張旅游牌,引進山西宇坤夢特貿易公司,投資開發三合牡丹景區,在今年第七屆中國·古縣牡丹文化旅游節期間,接待游客2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億元。霍山自然保護區伴森緣避暑山莊今年開門迎客,投資200萬元新建旅游公路6.5公里。依托靈空山、七里峪風景區,在北平黨家山打造集紅豆杉種植、中藥材種植、特色養殖、生態科技農業、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太岳山觀光旅游園區,總投資8.1億元,目前已完成立項。同時,該縣還全面挖掘文化產業,相繼成立了“俏春姑”“俏紅女”“春花”等30余家手工藝制作協會,注冊了“錦織”土織布品牌,手工藝品達35種,帶動全縣7個鄉鎮、5000余名婦女就業,人均增收6500余元,年產值達700萬元。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