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鋒 賀神建)去年以來,古縣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進基層基礎的素質化和規范化、探求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和治本之策,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立足“三個到位”,引領安全工作。古縣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開展了安全檢查,制定了《關于實行安全生產黨政同責的實施意見》,建立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結合實際制定了重大安全危險源“12條”監管措施。為確保安全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落到實處,22名縣級領導干部與24家企業負責人開展了“知責、履職”談心活動。全縣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周密部署、扎實工作,構建了上下聯動、齊推并進的大安全格局。
突出安全宣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安全宣傳活動,組織煤礦企業開展了“百長千員”安全承諾宣誓活動和“雙七條”教育活動;開展了專題宣傳,將每月的第一周確立為“安全警示教育周”,推行“干部上講臺、培訓到現場”制度;國土、林業部門在縣電視臺開辟專欄,廣泛宣傳打擊私挖盜采和森林防火;教育部門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安全教育活動。同時加大安全培訓力度,全年累計培訓安全從業人員8000余人次。
突出應急管理。針對行業領域特點開展了多項應急演練,在正泰煤氣化公司開展了安全生產月應急救援演練,在利達公司甲醇廠開展了綜合消防演練;煤炭、公安、交警、消防等單位分別組織了防透水、危化車輛事故、防火災等專項演練,切實提高了應對事故處置能力。同時,縣政府開展了28項應急專項預案、51項部門預案修訂工作,組建了13支、500人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了540平方米救災物資儲備庫、救助站以及應急指揮中心物資儲備庫。
突出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加強企業安全基礎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產條件。目前,全縣4座焦化企業、16家加油站、11座非煤礦山達到了三級標準;1座煤礦達到了一級標準,5座煤礦達到了二級標準;90%的行政村達到安全鄉村標準,4個鄉鎮開展了安全鄉鎮申報工作;對4家焦化、11家加油站、10家非煤礦山進行了職業危害檢測,職業危害申報達100%。
扎實開展了安全生產大檢查、打非治違“六打六治”專項行動和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徹查徹改了一批安全隱患,安全工作保持了高壓態勢??h政府成立了領導組,召開推進會5次,推進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有力開展;成立檢查組60個,出動執法人員1795人次,檢查企業630家次,排查隱患2320條,目前已整改2254條,整改率97.1%;責令停業整頓5家,關閉取締2家,處罰32.2萬元。同時,嚴格執行隱患臺賬報送制度,堅持每半個月報送一次,實現了隱患排查治理閉環管理。在煤礦領域開展了“下鄉駐礦、提效保安”專項行動,開展地毯式排查,屬地監管9座煤礦均配備了傳感器綜合校驗平臺,組建了9支171人的專職探放水隊伍,配備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27人、探水鉆55臺、物探設備11臺、探放水鉆孔深度測量儀9臺,確保了礦井“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安全。在道路交通運輸領域,縣政府投資160萬元對北平、古陽、岳陽三個鄉鎮易發事故路段進行了改造,增設防護欄7公里,投資65萬元對309國道七里坡路段進行了路面拓寬、彎道改造。在危化領域,聘請專家對全縣4家焦化企業、16家加油站進行了隱患“會診”。在油氣管道領域,組織發改、住建、安監、公安等部門開展了聯合行動。在打擊私挖盜采領域,建立了縣、鄉、村、企業四級監管網絡體系,成立了3支20人的專職巡查隊伍,在采礦集中區域不間斷開展巡查,20座關閉礦井無松動跡象,全縣各類采礦企業未出現超層越界開采現象。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