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小縣美如畫
——古縣衛生清潔運動紀實
當2008年我市首頂“國家衛生縣城”的桂冠榮耀古縣時,人們的目光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偏居一隅的山城小縣為何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在這里,古色古香的牡丹沖擊著到訪者的視野、歷史名相的故事浸潤著到訪者的心田、干凈整潔的環境烘托出和諧的生活。很難說是這如畫的山水滋養出古縣人愛護家園的虔誠之心,還是這些勤勞的人們呵護有加造就了清潔衛生的美好氛圍,古縣正用行動詮釋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的新內涵。
部署落實 真抓實干
自全省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開展以來,古縣將“治污改善環境”列為全縣四件大事之一,將環境改善和衛生清潔運動列入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召開“推進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迎接國家衛生縣城復驗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制訂出臺《古縣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2015年實施方案》;成立由縣長任總指揮的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工作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城市環境衛生整治組等七個工作組,分別由政府班子成員任組長,各自組建班子開展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努力營造整潔、衛生、健康、宜居的城鄉環境衛生,提高廣大城鄉居民的環境滿意度和幸福感。
春季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夏季開展“消殺”減少蚊蠅、秋季清理雜草美化河道、冬季鏟冰除雪方便群眾。在古縣,黨政班子、機關干部帶頭義務勞動、美化環境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習慣。廣大干部職工以“5+2”“白+黑”的工作態度,主動放棄休息日,全員開展義務勞動,在長達5公里的戰線上,上千名機關干部清雜草、撿垃圾,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累計清理垃圾雜草上百噸。河道清理任務完成之后,縣直各單位又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分別包聯空閑地整治任務區和街道衛生責任區,發動全體黨員干部,徹底清理城區空閑地責任區內的雜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協助職能部門對縣城主要街道市容市貌進行規范和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通過一系列活動,展現了縣直機關干部良好的工作狀態和精神風貌,全面改善了縣城的整體衛生面貌,在群眾中營造了良好的城鄉衛生清潔氛圍,廣大黨員干部用實干、苦干的精神贏得了群眾的擁護,為全面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凝聚了信心、匯聚了力量。
全民動員宣傳到位古縣發出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動員令”,全面加強城鄉清潔運動和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的宣傳力度,全力營造領導重視、部門履職、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發放《關于城鄉全體居民家家戶戶勤動手、保潔凈、護環境、樹形象,人人都為鞏固國家衛生縣城作貢獻的動員書》與居民戶簽訂《關于城鄉全體居民家家戶戶勤動手、保潔凈、護環境、樹形象,人人都為鞏固國家衛生縣城作貢獻的承諾書》,用懇切動情的話語和明確細致的要求,廣泛深入動員人民群眾投身衛生創建工作,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共同維護美好的生活環境。《古縣新聞》持續跟蹤刊發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和城鄉清潔工程開展情況,每期都有相關報道,引導輿論導向。縣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插播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和開展城鄉愛國清潔運動的標語、口號,制作專題新聞片和縣城風景宣傳片,倡導居民珍惜、維護縣城環境面貌。充分發揮“古縣愛國衛生”微信平臺作用,及時發布全縣的愛國衛生工作動態,設立衛生問題群眾參與舉報熱線,接受群眾建議與投訴,及時督促職能部門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核查和整改。衛生部門向縣城居民住戶發放健康知識口袋書,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群眾衛生文明素養。住建部門向沿街經營戶下達“門前五包”責任書,要求經營戶自覺維護店前衛生秩序,杜絕亂貼亂畫、亂擺亂放現象。團縣委動員青年志愿者開展衛生創建志愿活動,發動團員青年主動維護美好生活環境。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用學生帶動家長,用親情宣傳文明。社區居委會干部走街串巷、挨門逐戶動員居民清除破舊對聯,按時灑掃庭除,用鄰里之情宣傳健康生活方式。
通過以“情”動人的宣傳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已經行動起來,自覺維護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主動同不文明現象作斗爭,人人參與清潔運動,共建共享美麗家園的濃厚氛圍已經形成。
深化整治 鞏固長效
城鄉衛生清潔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細微處見功夫,古縣結合實際提出“全面開展十項檢查,大力整治‘十亂’問題,深化城鄉清潔行動,確保優良生活環境”的工作任務,縣直各機關單位迅速行動,積極配合職能部門將縣城8路11街全部分片分段包聯,全體干部職工細化責任、明確任務,逐街逐巷全面開展“十項檢查”,檢查結果統一匯總,分類通報職能部門,集中進行整治。同時,機關干部在包聯街道,勸阻不文明行為,大力整治“十亂問題”。在機關黨員干部的示范和引領下,學校、社區、城鎮、農村都積極行動起來,男女老少都主動參與進來,抓細抓小,從身邊小事做起,勤動手、保潔凈、護環境、樹形象,自覺維護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
8年創建和鞏固“國家衛生縣城”的經驗,使古縣全體干部群眾認識到,城鄉環境衛生是一項動態性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會一勞永逸,如何讓環境衛生整治的成果長效保持?離不開持續不斷的投入和規范有序的管理。
一是城市基礎設施維護常態化。2014年,古縣投資4000萬元,對縣城主干道進行全面鋪裝,2015年又啟動了龍泉西街和平陽西街的建設工程,建成區道路系統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建筑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均已提上議事日程。城區3座五星級公廁,7座三星級公廁,24小時向市民免費開放,2015年新建一座已經投入使用。二是市容保潔制度常態化。嚴格執行垃圾定時定點傾倒制度,做到12小時保潔。提高保潔人員待遇水平,成立環衛保潔公司,將城區保潔員納入合同制管理,使保潔員工資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對縣城的早夜市和瓜果攤進行統一規劃,限定經營范圍和時間,制定了衛生保潔制度。三是糾察執法常態化。成立督導檢查組、城市管理聯合執法隊對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占道經營行為,果斷予以制止、糾正,并給予相應的處罰;定期開展交通秩序大整頓,刷新縣城內各主要街道交通標志和標線,合理規劃車輛停放位置和運行路線,嚴厲查處機動車輛亂行亂闖、亂停亂靠等違章行為,保證縣城交通有序順暢。四是重點區域整治常態化。四套班子領導分別包聯街道和城中村,各社區和機關單位均實行周末大清掃制度,并掛牌包聯衛生責任區,廣泛開展衛生評比和創建工作,確保衛生狀況保持長效。五是基礎衛生工作常態化。按年度制定“四害”消殺計劃,引入專業消殺公司規范作業;狠抓食品安全工作,亮證經營,臺賬管理,餐飲服務單位實施量化分級管理覆蓋率在90%以上。
古縣黨政領導和廣大干部,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勁,將“創衛精神”貫徹到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始終,從群眾需求出發,用實干的精神帶動群眾,用真情實感發動群眾,最后回歸百姓生活,百姓首肯了,衛生這點“小事”就變得大有意義了。(李寧 李育鋒)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