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古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精準脫貧攻堅,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奮力書寫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篇章。
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實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在嚴格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貧困村提升工程。整合各類資源,集中力量攻堅,實施電力增容、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高、安全飲水鞏固提升等工程,實現每個貧困村有基本完備的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務。
要加快易地搬遷脫貧。統籌解決好“人、錢、地、房、樹、村、穩”7個問題,完成1358口人的搬遷任務,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要推進生態建設脫貧。聯動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森林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特色林產業五大項目,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1200畝、天然林保護4000畝。
要提升特色產業脫貧。持續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到村到戶,因地制宜實施特色農業、光伏、電商、旅游等扶貧產業,實現精細化、精準化對接,抓好23個村100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帶動貧困村、貧困人口持續增收。
要用好金融政策脫貧。健全精準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機制,發揮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切實激活金融扶貧“造血”功能。
要激發內生動力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注重培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提高保障水平脫貧。保質保量做好健康扶貧“雙簽約”,落實好教育扶貧資助政策、“三保險、三救助”醫療幫扶制度,從根本上解決“支出型貧困”。
推動農業全面升級,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啟動第三次土地調查,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加大土地整治和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3968畝。結合易地扶貧搬遷,申請實施第二輪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500畝。引進民間資本,實施舊縣、石壁、永樂、南垣4個鄉鎮自主開發造地項目,新增水澆地5000畝。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張才村以工代賑水利項目,新增灌溉面積1000畝,推進麥溝河水庫建設工程。
要優化布局調結構。在穩糧食的前提下,按照“做精雜糧、做優果菜、做好藥材”的思路,加快構建種植結構協調發展的格局,不斷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要轉變理念創品牌。堅持質量興農,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施核桃提質增效2萬畝,鼓勵企業引進核桃精深加工生產線。建設核桃、連翹科技示范縣基地,打造“古縣古樹核桃”“古縣霍岳道地連翹”品牌。開展“三品一標”認證,促進農業標準化水平。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組團壯大,逐步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要培育主體激活力。繼續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華海天宇、華興農業、興岳連翹等企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要科技創新促升級。實施“互聯網+”“服務+”行動,打通信息血脈,發展智慧農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是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期不變政策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定心丸”。高質量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土地“三權分置”和農村“三塊地”改革。
用好政策,拓寬增收新渠道。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抓好白素、南山、西莊等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建設,探索模式、推廣經驗,實現集體增實力、農民增收益、產業增效益。
強化治理,培育文明新風尚。要全面加強村務公開和監督。規范整頓農村市場。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清風正氣充盈每一個鄉村,讓家教家風滋潤每一個家庭,讓鄉村文脈傳承到我們的下一代。
四是推動農民全面發展。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要加強農民文化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造就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鼓勵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勞務輸出服務,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要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絕活的“土專家”“田秀才”,讓有志于振興鄉村的人才脫穎而出,綻放人生精彩,譜寫鄉村振興的壯麗詩篇。(王培亮)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