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開先河,在霍州種植近千畝特色蔬菜——蘆筍,并遠銷京、廣、浙。蘆筍成為霍州菜農發家致富的“搖錢樹”;
他敢于創新,在全國7省市形成編著、出版、發行圖書銷售新模式,并大力協助家鄉搭建圖書銷售交流平臺;
他古道熱腸,不僅自己致富,還幫助村民尋找商機,剖析市場,引進項目,帶領村民走上良性循環發展道路;
他,就是霍州市南環辦東灣村支書兼主任鞏彩平。
在村民眼中,鞏彩平是一名頭腦精明的生意人,他的圖書銷售生意做的是紅紅火火。
2003年他帶領本村34個農民代理國家正式出版物,創辦霍州市樹人書店,開創了全新的圖書銷售模式;2007年又創辦了霍州市樹文圖書發展有限公司,組織培訓了霍州籍100多個業務員,在全省100多個縣建立銷售網絡,創下了年銷售額850萬元的銷售業績;2008年他又投資380萬元,創辦北京開城激揚文化有限公司,聘請專業人士,編輯出版發行《全效學習》系列教輔圖書,組建了華北7省全方位立體的銷售網絡。
在村民心中,鞏彩平是村民致富發家的“領頭雁”,蘆筍種植成了菜農的“搖錢樹”。
2006年,鞏彩平經過實地考察,自掏腰包買種育苗,鼓勵農民種蘆筍,但大部分村民怕擔風險,心存疑慮。
為此,鞏彩平充分發揮黨員帶頭示范作用,自己投資200余萬元,承包了300畝土地,從運城高薪聘請技術人員實地指導,成立了霍州市興龍蘆筍專業合作社,安排村內剩余勞動力80余人。經過幾年發展,在采摘季節日產蘆筍2500余公斤,年產值達200萬元,產品遠銷北京、廣州等地。
2011年8月,鞏彩平又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在大張鎮西張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投資1500萬元,建起了156個大棚,走“分片種植、錯季采收、周年供筍”的特色路子,既解決了我國北方秋冬季無蘆筍供應的問題,又解決了幾十個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難題。工人們每人每月可拿到1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工資。
在鞏彩平的影響下,霍州市蘆筍協會正式掛牌成立,目前,蘆筍種植已輻射霍州5個鄉鎮、50多個行政村、100多個種植戶,種植面積近1000畝,年產值可達700余萬元。
在村民的意識里,有了困難就找鞏彩平,他成了群眾的“貼心人”。
村民曹會平要養鴨,他鼓勵曹會平建起了養鴨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康泉牌”咸鴨蛋;田元平、呂元生等村民在養豬,他幫助成立了養豬專業合作社;村民田美平要轉型,他幫助跑市場、選項目,從山東青島引進無紡布生產流水線,創辦了無紡布廠。
他與村干部一起對東灣小學進行了危房改造,實施了675戶的自來水入戶安裝工程,還建立了100立方米的小型沼氣站集中供氣,并在村主干道種植冬青、垂柳3000余株,修建垃圾池10個,安裝路燈20盞,美化綠化亮化了村內環境,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鞏彩平多年的付出,不僅被霍州市委、市政府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而且贏得了東灣村百姓的信任,他們都說鞏彩平是一個稱職的共產黨員、是百姓信任的“貼心人”。 通訊員 關莉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霍州積極搭建女性就業平臺
下一篇: 霍州:300戶退耕農民接受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