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鎮霍山綻新顏 科普氣息撲面來
——霍州市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市工作紀實
近年來,霍州市以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市為目標,堅持“黨政重視、科協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指導方針,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創新工作思路,夯實基層基礎,大力推行科技興市戰略,加大科教資金投入,努力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強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有力助推了經濟社會整體率先發展。
強化政府推動力 完善機制增保障
2014年11月,該市被中國科協重新確定為“全國科普示范市”創建單位后,該市立刻啟動并實施創建活動,從組織體系、政治保障、經費落實等方面推進創建工作有序進行,全面吹響了創建新一輪全國科普示范市的號角。
該市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四套班子成員參加,各職能部門為成員的科普工作領導組。全市12個鄉、鎮(街道),199個行政村,各重點企業、民營企業全部建立了相應的科協組織和負責人。市直相關部門都確定了具體負責科普工作的分管領導,各單位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確定創建目標,落實具體職責,各鄉、鎮(街道)黨政“一把手”對本鄉、鎮(街道)的科普工作負總責。該市出臺了《霍州市科教興市實施方案》《霍州市科教興市長遠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科普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保障政策措施,并召開創建動員大會,對科普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夯實基礎建強隊伍 大力營造科普氛圍
漫步霍州,科普氣息迎面撲來: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普中心、永和公園仿古式科普畫廊、中鎮文化廣場電子科普畫廊……近年來,該市堅持把強化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作為科普工作的重要環節來抓,完善了退沙村和開元“科普一條街”。在農村實施“科普惠農行動計劃”,全面鋪開“一站一欄一員”建設工作。在政府網站設立科普網頁,在《今日霍州》開辟科普專欄,及時向群眾提供科技知識和致富信息,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動了全市科普工作的深入開展。
該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方式,積極參加全國科協交流會,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邀請其他縣(市)專家在該市小雜糧等基地參觀考察,交流學習,促進了協會的健康發展。組建了由市鄉科技人員、離退休老干部、鄉土專家等2500余人組成的科普隊伍,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向廣大農民宣傳普及衛生、保健知識,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深受群眾歡迎。
在全國科普日、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等重大活動和“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深入鄉村、街道、社區、學校,組織科技咨詢、發布科技信息、舉辦科普展覽,充分發揮科普平臺的作用。兩年來,全市共組織大型科普宣傳活動28次,印發科技宣傳資料100余萬份,展出掛圖5000余張,接受咨詢近8萬人次,巡回播放科普宣傳教育片300余場次,在全社會營造出了濃厚的科普氛圍。
突出重點強化培訓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今年5月26日,“中國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巡展活動走進該市大張一中,26件科普展品,讓該校及周邊校園的1500名學生親身體驗到了科技的奧妙。
近年來,該市認真貫徹“人才強市”戰略,重點在農民及鄉村兩級干部、城鎮勞動人口、社區居民、未成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人群中開展了“提高素質”工程。兩年共開展大學生村官創業培訓班、青年創業培訓班、殘疾人創業培訓班、婦女創業培訓班等50余期,培訓4000人,培訓合格率95%,帶動就業2000余人。該市科協專門組織力量對黨員干部進行科技知識培訓,使全市95%以上的黨員干部都能及時接受科技知識培訓,在全市各級干部中營造了學習科技知識的濃厚氛圍。
強化服務推動發展 實現科普效益最大化
該市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全力推進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加快現代農業進程。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特色經濟林、無公害蔬菜、規模養殖”三大基地建設。在“三下鄉”活動中,該市科協主席張文萍了解到,當地辛置鎮部分農村種植業存在發展緩慢、收益不高等問題后,在十里鋪村大膽嘗試開辟甜瓜試驗田,并多次帶領科技人員現場調研指導。
2007年12月該市成功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市”,2011年5月蟬聯“全國科普示范市”。在首屆“山西省新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評選中,該市科協被評為優秀組織獎,連續8年被臨汾市科協評為先進單位,該市三教鄉、李曹鎮、陶唐峪鄉被臨汾市科協評為“科普示范鄉鎮”,該市果業協會、中藥材協會、兔業協會、蘆筍協會、小雜糧協會先后被中國科協、財政部授予“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該市羅澗萬畝優質核桃基地、雙鳳花木種植基地、石鼻苗木基地分別被臨汾市科協授予“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稱號,該市實驗小學和趙家莊小學被臨汾市命名為“科普示范學校”,該市一中被省科協、省教育廳命名為“青少年教育模范學校”。(范韶華)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