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正在檢修污泥回流泵。
臨汾新聞網訊 錯落有致的廠房、生機勃勃的綠植、隱于花海的沉淀池,一幅花園式工廠美景。在這里,沒人會把它和污水聯系在一起。然而,這里每天處理著來自霍州市主城區的大量生活污水,源源的活水達標后從這里再次出發,或被再次利用,或注入汾河,全市的水環境不斷改善。
8月24日,記者來到霍州市朝陽污水處理廠,近距離了解污水處理的工藝及流程。
朝陽污水處理廠廠長李光世邊介紹邊帶著記者參觀污水處理廠。城市生活污水抵達廠區后,第一道工序要進入格柵。在此處,大一些的雜物被粗格柵攔截在外,順利通過的污水則進入進水泵房。
經過“粗篩”的污水還要接受細格柵的再次過濾,才能進入曝氣沉砂池。在這里,污水中攜帶的大顆粒砂石將停留在沉砂池,降低污水中的懸浮污染物濃度。
預處理環節結束后,便是“污水凈化”的核心。繼續前行,一個個大水池映入眼簾,這便是生物池,又分缺氧區、厭氧區、好氧區。肉眼看上去,大量的污泥絮體混合在污水中,隱約間還能聞到一股土腥味。
“管理生物系統和看護‘小孩’一樣,要吃好喝好不能生病,吃多了不好,吃少了不行。”李光世說,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十分講究,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數據做支撐,“精準無誤”才能確保微生物準確地“吃掉”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從而實現對污水的凈化。
經過生物池的加工處理,泥水混合液進入了二次沉淀池,污水與污泥開始“分道揚鑣”。這時的污水已聞不到臭味了,水質也變得清澈。
二次沉淀后的清水會流入加藥間,通過添加藥物,去除污水中的總磷和總氮等,實現對污水的再次消毒凈化。
“污水深處理是保證中水水質達到地表五類排放標準的關鍵。”李光世說,加藥后的水流入深度處理間后,再經過轉盤過濾工藝才能達標。到此,污水處理整個流程就結束了。
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就是保護生命。污水處理的終點是循環利用的起點。在朝陽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是24小時不間斷的過程,經處理后的污水又開啟新的征程:一部分以純凈的面貌流入汾河,另一部分再生水也得到了循環再利用。
“我們廠中水利用率達到了80%。”李光世驕傲地說,經過處理的污水有80%供給了兆光電力公司,被再次利用到廠區生產、綠化、煤場噴淋等方面。
“污水回用既能有效地利用和節約有限寶貴的淡水資源,又能減少污、廢水的排放量,減少環境污染。”為了保證中水水質,近年來,朝陽污水處理廠不斷改善污水處理工藝,提高污水排放標準,并于今年6月初,投入使用了污水處理二期工程。此舉,不僅使該廠的污水處理從2萬噸/日增加到3萬噸/日,A20+混凝沉淀+轉盤過濾工藝使污水處理達到了地表五類排放標準,有效提高了水環境質量。
記者 劉超 文/圖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