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
——吉縣以旅游促發展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真沒有想到,4月16日這一天,來到我們上東村的人有2萬多,車都堵了5公里,縣里舉辦的蘋果文化旅游活動真是太好了,讓我們村沾了光、讓村民發了財”。回想起“果花映秀、探春吉州”活動,吉縣吉昌鎮上東村村委主任曹旭亮感慨地說。
吉縣擁有舉世聞名的黃河壺口瀑布、抗戰時期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舊址克難坡、人類婚育文明的起始地人祖山和風光秀麗的管頭山等眾多的旅游資源;擁有28萬畝優質蘋果,出產的“中華名果”屢獲金獎,是著名的“中國蘋果之鄉”;擁有120萬畝林地和47.2%的森林覆蓋率,造就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擁有100億噸以上的煤炭儲量和1000億立方米以上的煤層氣儲量以及豐富的風力、太陽能、水能源,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無限的商機。
為了進一步提升吉縣紅色蘋果、綠色生態、黃色瀑布“三色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文化與旅游、蘋果、生態產業的深度融合,引導群眾參與旅游開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吉縣舉辦了“春華秋實”蘋果文化旅游系列活動之“果花映秀、探春吉州”活動,開創了全域旅游新局面。
一個思路:推動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
近年來,吉縣認真貫徹“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市委“345”戰略目標,確立了“1236”戰略部署。在旅游產業發展上,從縣委、縣政府,到廣大干部群眾,都認為發展全域旅游正逢其時。
縣委書記郝忠祥說:“在倡導發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再接再厲,突出‘中華根·黃河魂’品牌打造,推動全縣旅游向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戰略性支柱產業。”縣委副書記、縣長崔紹民說:“發展全域旅游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相互支撐、相得益彰,增強全域旅游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吉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具體措施: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設立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壺口景區實現管理權、經營權分離,推進壺口景區公司化、專業化、市場化運營;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建設大圪塔至克難坡、人祖山至管頭山旅游公路,拓寬改造管頭山、人祖山路口至壺口段道路。整合資源,聯動發展,把壺口、克難坡、人祖山、蘋果觀光園區連在一起,形成縣內旅游循環圈。加快壺口景區5A級、人祖山景區4A級創建工作。實施兩個鄉村旅游富民項目,在基礎較好、特色明顯的鄉村探索發展觀光農業、生態體驗、農家美食等鄉村旅游。優化旅游環境。全面加強景區安全管理,確保游客出游安全,營造良好的旅游市場秩序;不斷完善旅游要素功能,擴大景區綠化面積,擴建停車場,增設旅游廁所、旅游標識等公共設施。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挖掘黃河文化、人祖文化,在旅游中彰顯文化魅力。
全縣上下思想高度統一,發展思路非常明確,就是圍繞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的目標,抓住被確定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縣和全省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的機遇,下大功夫推動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
一條主線:蘋果+文化+旅游
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吉縣蘋果”,來自于得天獨厚的環境。吉縣被國家農業部專家評定為中國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全縣蘋果面積已達到28萬畝,年產蘋果18萬噸,產值8億元,果農人均果品收入7500元,蘋果產業實現了“4個80%以上”:蘋果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蘋果專業村占總行政村的80%以上,果農占農業人口的80%以上,果農人均果品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蘋果產業已成為吉縣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脫貧攻堅的支撐產業。
吉縣有79個行政村,其中72個村以蘋果種植為主導產業,吉縣的果農有2萬多戶。走在吉縣的垣面上,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蘋果樹。有一位作家曾寫道:“果園風景最美的是春天。當果樹枝條上剛冒出新芽時,果花卻搶先開放了,綠葉粉花,煞是好看。”
吉縣策劃了果花觀賞、蘋果采摘、果園里民俗文化演藝、全域鄉村休閑度假為主要內容的“春華秋實”蘋果文化旅游系列活動。該縣把村子當景區來改造,打造了吉昌鎮上東村、屯里鎮太度村、柏山寺鄉西嶺村、東城鄉社堤村等集農業生產、農耕體驗、文化娛樂、飲食文化、果品采摘、農產品銷售于一體的民俗村、旅游度假村和休閑農業園區。在上東村休閑農業園區,果園里設置了卡通人物、仿真蘋果樹造型、風車長廊;在太度民俗村,由村民演出的鄉土味道的文藝表演、豐收秧歌和婚俗表演引人注目;西嶺村設置在森林中的徒步線路,讓徒步愛好者們體驗了在“天然氧吧”行走的樂趣;窯渠村設置的開心農場提供了體驗農耕、回歸田園、休閑娛樂的天地。
東城鄉黨委書記李敖升說:“去年利用國慶黃金周,舉辦了蘋果采摘節,共帶動4個村158戶323口人實現人均增收500元的經濟效益。今年4月中旬的10天時間內,來東城休閑農業園區賞花的游客達5000余人次。”
一項活動:一棋帶來滿盤活
吉縣的“春華秋實”蘋果文化旅游系列活動之“果花映秀、探春吉州”活動的成功舉行,帶動吉縣全域旅游風生水起,漸入佳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花開吉州”開幕盛典、“春華秋實”花海攝影邀請賽、“文壇體悟”名家采風活動、“漫步林蔭”徒步健身活動、“相約吉州”團體有約活動、“韻動吉州”民俗田園演繹、“地道鄉味”美食大賽、“全球展望”蘋果高端論壇、“攜手共贏”經貿洽談推介簽約會。
柏山寺西嶺村是一個僅有60余戶的自然村,村里風光別致,大自然造就的神奇梯田,人力編織的防護林帶,孕育了西嶺優質連片果園。園區南眺視野開闊,北依叢林茂盛,為全縣最佳果花觀賞區。
活動的開幕盛典就選在西嶺舉辦,開幕式上,文藝愛好者紛紛登臺,舞蹈、獨唱、旗袍秀、干板、歌舞、非遺民俗表演、音樂花鼓、廣場舞、民歌對唱、省級非遺嗩吶表演等文藝節目,吸引了上萬游客前來觀看。
前來參加開幕式的攝影家、作家及游客們興致勃勃地漫步西嶺村抗戰工事遺址、刺槐林、知青小院、農耕體驗園和西嶺花海,品嘗了西嶺農家飯。山東來的游客張先生說:“登臨西嶺觀禮臺,春風拂面,果花飄香,心花怒放,心海蕩漾,真是風光無限好。”
在東城鄉社堤村的蘋果園里,卻是另一番風景,在繁花似錦的果樹行間,擺放著十多臺古箏,打扮得如同花朵般的孩子們彈出美妙的樂曲,隨著音樂,幾位老人打著太極拳,此情此景,讓人恍入仙景。
屯里鎮太度村從去年開始,就著手打造“厚川味道”,依托村落,著眼于民俗風情,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以美食、文化活動為主,配以徒步線路、健康養生功能服務,成為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好去處。
活動的開展和媒體的宣傳,僅為期6天的蘋果文化旅游活動期間,上東村開設農家樂8家,特色小吃攤點33家,接待游客達3萬人次,235名群眾參與其中并受益。
看到旅游活動帶來可觀效益和美好的發展前景,上東村村委主任曹旭亮表示,要下功夫把村里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好,配套好,讓村民更多的受益。(陳健翔)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