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吉縣婦聯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中心工作,借助“雙創”之東風,以培訓提升婦女素質、大力開辟婦女就業渠道為抓手,整合各方資源,搭建創業就業資源平臺,帶領婦女助力脫貧攻堅,在婦女創業就業實現脫貧致富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撐起脫貧攻堅“半邊天”。
依托蘋果產業,開辟婦女致富新路徑。近兩年來,吉縣以蘋果產業為主導,著力解決80%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吉縣三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發展蘋果主導產業這一中心,在宣傳、發動、組織等方面發力,促使廣大婦女在蘋果生產、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開辟致富路徑,依靠勤勞致富脫了貧,依靠產業優勢奔小康。截至目前,吉縣婦女圍繞28萬畝蘋果主導產業,掙蘋果錢,吃蘋果飯,發蘋果財,全縣20000余名女勞力,就有15000余名從事蘋果生產疏花、疏果、套袋、卸袋、采摘和分級包裝,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從事蘋果營銷中介女能人千余名,年人均收入3萬元以上。
依托旅游資源,尋找脫貧著力點。該縣婦聯依托本縣資源優勢,組織壺口、人祖山周邊建檔立卡戶的廣大婦女,積極從事景區服務工作;依托“春華秋實”等全域旅游系列活動,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全縣三級婦聯積極組織廣大婦女在窰渠農耕文化體驗區、太度厚川美食徒步區、桑峨牡丹垂釣休閑區大顯身手,靠雙手創收,靠勤勞致富。據初步統計,3100余名婦女在發展餐飲、旅館、手工和服務業方面掌握了一技之長,年均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壺口劉村婦女張東風每年經營農家樂年收入15余萬元,壺口中市婦女葛婷鳳一個人靠手工制作“布老虎”,在壺口景區向游人銷售,年收入5萬元。
典型引路,輻射帶動千家萬戶脫貧。創新方法搞培訓,因地制宜建基地是吉縣三級帶領廣大婦女脫貧致富的新路徑。屯里鎮涌現出來的婦女脫貧攻堅典型和模式,對全縣婦女脫貧攻堅工作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如屯里鎮太度村有婦女325人,村域經濟主要以種植、養殖和勞務輸出、鄉村旅游為主,農民人均收入3520元。為了提高婦女群眾的創業能力,在縣鄉村婦聯專兼掛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該村創建了太度村創業培訓基地,積極邀請各類專家,開展了按摩培訓、SYB創業培訓、家政培訓、餐飲果樹相關知識等培訓,參訓婦女達150余人次。
整合資源搞培訓,提升婦女就業新水平。婦女增收靠就業,就業關鍵憑技術。兩年來,吉縣通過利用上級婦聯培訓項目,聯合人社部門、扶貧部門、果業中心等單位共舉辦蘋果生產、推拿按摩、手工編織、月嫂護工、刺繡家政等培訓班21期,參訓婦女1700余人,612名婦女領到了人社部門和培訓機構頒發的證書。目前有23名獲得家政資格證的婦女注冊成立了家政公司,人均年收入3萬余元。可以說,培訓為這些婦女就業提供了條件和保障。
開展“八個一”活動,助力脫貧攻堅。今年以來,吉縣婦聯在全縣8個鄉鎮成立巾幗脫貧攻堅小分隊,在包扶村開展“迎國考”“八個一”活動,全面助力脫貧攻堅。“八個一”即打掃一次環境衛生、義務為五保戶理發一次、進行一次脫貧政策宣傳、做好一次一般戶思想教育工作、進行一次很好的規劃整理工作、組織一次扶貧政策培訓、倡議幫扶一個孤殘兒童、組織一次捐贈衣物活動,通過開展“八個一”活動,調動廣大婦女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劉京健)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