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日前,司法部、民政部公布了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名單。全國803個村(社區)上榜,我省共入選36個村(社區)。其中,吉縣屯里鎮太度村榜上有名。
吉縣屯里鎮太度村,是一個有1178人的小山村,村民30余年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不僅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和一起群眾上訪事件,而且還涌現出許多榜樣和模范,村民蘆來柱獲得了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還有講信譽的生意人牛金保、信守承諾替公公還貸的好媳婦公維玲、孝老敬老好媳婦李冬蓮等一批市、縣級道德模范。
屯里鎮鎮長張軍勇說,太度村之所以治理有序,主要是有一個有組織、敢負責、能管用的文明禮儀教化團隊,有一群有威望、有責任、有公心的鄉賢人士,以及有一套道德育化常抓不懈、普法宣傳警鐘長鳴的鄉賢治理模式。
太度村有個村禮儀會,其發起人叫胡祖金,今年已年逾九旬,是有著62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退休返鄉后,從自辦黑板報開展普法做起,定期更新從未間斷;他還擔任太度及周邊幾個村小學的義務普法宣傳員。上世紀90年代,他和村里退下來的村干部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定村規民約,開展文明教化活動,堅持了20余年。5年前,村紅白理事會更名為禮儀教化會,村里還組建了文化隊,在全縣建起了首家村德村史館,把村里的道德模范、創業歷程、村落文化、家風家訓進行了集中陳列布展,給村民一個“反身內省、啟發自覺”的莊重空間。
“我退休后,回到村里,看到鄰里之間時有矛盾發生,年輕人結伙打架、酗酒滋事、偷瓜摸棗。”胡祖金說,當時他和村委會的干部商量后,就聯合村里一些有德望的老年人成立了太度村老齡協會,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啟發自覺”的理念,積極開展工作,為村民排憂解難。他們還倡導每年“九月九”為老年人活動日,統一給老年人過生日,并通過“曬被子、比穿戴、看吃喝”等評選表彰好媳婦、孝順子女、和睦家庭。這項活動從1990年至今從未間斷,全村已有三百多人次受到表彰獎勵。
李冬蓮就是太度村涌現出的孝老敬老模范之一,每年的“九月九”她都被村里評為“好媳婦”。她對公婆非常孝順,與老人生活在一起幾十年從未紅過臉。那年她的兒子娶了媳婦,新媳婦趙新萍進門未過七天就給老奶奶洗臉、洗腳、端飯,幫助婆婆伺候奶奶,村里人紛紛稱贊: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婆婆是好媳婦,兒媳也不落后,真是看樣學樣啊……”他們家連年被評為“和睦家庭”。胡祖金還專門以《一家兩代好媳婦》為題,把李冬蓮、趙新萍的先進事跡寫成書面材料,廣為宣傳,教育影響身邊的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在太度村孝老敬老已成風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安享幸福晚年。
當前,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太度村在探索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上又有新動作。村里結合自身發展實際,不斷完善管理機制,以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共同發展為引領,大力開展全民普法教育和民主自治規范管理,并堅持以普法教育為載體,建立了村干部學習制度,定期組織干部帶頭學法,定期組織村民集中學法,使村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
村民和睦了,村風好了,村子和諧了。“兩委”班子集中精力抓經濟、謀發展,沒有了后顧之憂。他們利用壺口的旅游品牌,展示民俗文化,打造特色小吃,發展鄉村旅游;組建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發展設施蔬菜,引種油用牡丹,建設光伏發電,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都有大幅增長,太度村在扶貧攻堅的路上大步前行,2017年該村實現了整體脫貧。
記者郝海軍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