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三伏時節,走進吉縣屯里鎮五龍宮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排列有序,一個個工人在田間勞作,處處繁忙景象。談到蔬菜大棚的收益和前景,五龍宮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呂新軍滿臉喜悅。
曾經是荒草叢生的灘涂地,如今是群眾務工增收的致富棚。一直以來,讓群眾津津樂道的是呂新軍和他一手籌建起來的蔬菜大棚。在他的堅持不懈和辛勤努力下,120座大棚拔地而起,并通過租賃、勞工分紅、獎金激勵等多種形式讓大棚蔬菜種植得到持續發展,產品遠銷陜西、河北等地,把五龍宮村打造成了吉縣遠近聞名的蔬菜生產基地,既壯大了集體經濟,也鼓起了群眾腰包。
大棚種植 開辟致富途徑
“山野鄉壤,土地澆薄,民眾苦焦……”《吉縣志》中曾有這樣的記載。
“縣志記載好像是專門寫我們村的情況。我們這里土地貧瘠,以前靠天吃飯,遇上干旱顆粒無收。縣里發展蘋果產業,家家戶戶都富了,我們也試著種蘋果、種玉露香梨,因為海拔高,連年霜凍侵襲,有的果樹苗都被凍死了。”呂新軍說,“果樹產業在這里行不通,在村委會開始任職后,我心里一直在琢磨:村子這樣的條件,怎樣才能讓群眾增收致富。”
2016年,當時作為五龍宮村村委會主任的呂新軍帶領部分黨員和村民代表外出學習考察,并與山西農業大學、吉縣蔬菜種植專家等取得聯系,決定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當年,五龍宮村平田整地50畝,建起了9座蔬菜大棚,呂新軍牽頭成立了吉縣屯里鎮新鴻蔬菜專業合作社。2018年4月,在蔬菜大棚的帶動下,五龍宮村發展露天蔬菜200畝。2019年,又新建春秋大棚75座,并注冊了“綠康源”商標,五龍宮村蔬菜產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近年來,五龍宮村還通過實施灘涂地開發、蔬菜大棚續建、露天蔬菜種植、蔬菜冷庫建設等系列工程,為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我們村的蔬菜大棚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并隨著灘涂地的開發與露天蔬菜的種植,實現了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同時也給眾多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村民楊明亮說,“我在蔬菜大棚務工7年多了,在這里我們既有勞動收入,還有收益分紅,既是勞動者,也是股東和主人,所以能更加盡心地投入到日常蔬菜種植和管護中。”
走在村里,提起蔬菜大棚,不少村民都為呂新軍豎起大拇指。蔬菜產業成了五龍宮村群眾增收的有力保障。
堅持不懈 贏來產業發展
五龍宮村蔬菜產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
“剛開始起步的時候,我們最關心的是蔬菜產量和品質,在專家的幫助下,蔬菜長勢喜人,品質也很好,但銷售是個難題。”呂新軍介紹,“銷售渠道主要靠吉縣縣城的小攤販、周邊的小蔬菜批發商,但是銷售并不樂觀。為了解決銷售難題,我開著三輪車走街串巷,也到臨汾的蔬菜批發市場進行批發,這樣的銷售方式很累,而且銷售效果并不太好。”
種老百姓常吃的、市場上常見的菜。剛開始種菜的時候,呂新軍種的蔬菜種類很多,有西紅柿、辣椒、茄子、豆角、黃瓜、茴子白等,出發點是各類蔬菜可以搭配著賣,同時也能避免大規模種一兩種蔬菜造成銷售不暢、產品堆積、價格不好等問題,給合作社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呂新軍不斷在種植過程中總結經驗、拓展銷售渠道,給社員們信心,凝聚發展力量。
“拉上一車茴子白,兜售了一天賣不出去,心里干著急沒辦法。”呂新軍說,“回去怎么面對社員們呢?怎么能讓他們繼續支持蔬菜發展呢?我就把一部分蔬菜送了生活困難的群眾,回到合作社把自己的錢墊上交給會計,然后告訴其他社員繼續干好手頭的工作。”
在呂新軍不懈努力下,五龍宮村根據市場減少了蔬菜種植種類,實施以西紅柿為主的大規模種植,蔬菜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知名度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吸引了眾多外地大客商前來收購。隨著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展,五龍宮村的蔬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蔬菜大棚規模在摸索中不斷擴大。
大棚租賃 增加群眾收入
西紅柿長勢良好,果實累累,村民們在大棚里打叉、吊秧、施肥、采摘,一派繁忙景象。大棚外,客商們紛沓而至,把一筐筐西紅柿搬上卡車,運往外地……近年來,隨著蔬菜大棚租賃經營的持續推廣,租賃者增加了收入,農戶增添了就業渠道,村集體收入也得到進一步壯大。
“今年春天我租賃了38個大棚,全部都種了西紅柿,合作社提供種苗、提供技術、提供銷售,為我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各類難題,所以才敢一次承包這么多大棚。”村民李海剛說,“原來在江蘇等地務工,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顧,剛好村里發展起了蔬菜大棚,可以通過租賃的形式進行種植,給我們提供了致富的好門路。”
當前正是西紅柿上市和管理的重要時節,李海剛安排部分工人在大棚進行采摘,部分工人對西紅柿苗進行打叉、吊秧,在他大棚里務工的10余名工人中,既有本村村民也有周邊村民。
在五龍宮村,租賃經營、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已成為大棚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許多村民通過租賃大棚取得了良好收益。
五龍宮村蔬菜大棚得到持續發展,緣于蔬菜的良好品質,緣于管理模式的創新,也緣于“綠康源”的良好口碑和合作社的精心服務。
“我們在種好蔬菜、保持良好品質的同時,還在村委會整理出了休息室,為批發商提供食宿、裝卸等服務,有時候也帶到家里去吃飯,讓他們來了就像回家。”呂新軍介紹,“在長期的服務與合作中,我們與陜西、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商超、蔬菜銷售批發商等成了好的合作伙伴,他們愿意來拉我們村的蔬菜,遇到銷售困難時也會幫我們想辦法。”
如今,五龍宮村在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的同時,還對500畝山地進行改造,實施蔬菜和糧食間作種植,大大提升了種植收益,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記者 張春茂 實習生 劉怡彤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