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峰在永和縣調研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成果時強調
推進旅游公路沿線提質增效 做精“交通+”“旅游+”文章
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孫宗林) 7月2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延峰深入永和縣實地調研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成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要求,在我市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全線貫通的基礎上,大力實施旅游公路沿線提質增效行動,做精“交通+”“旅游+”文章,努力把這條路打造成為我市自然風景道、文化旅游路、鄉村振興帶、富民發展線,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撐。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永和縣委書記高永賢一同調研。市政府辦公室、市文旅局、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參加。
在位于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與長延高速乾坤灣互通平交道口的“永和乾坤灣驛站”,王延峰實地察看服務系統運行,深入售賣亭體驗自助點餐、觀看智慧導覽演示、詢問特產銷售情況,并檢查慢行步道等設施,詳細了解沿線提質增效情況,對旅游公路服務系統配套建設成果表示肯定。他強調,要聚焦服務細節與游客體驗,優化提升關鍵環節的便捷性、滿意度,通過“硬件提質+文化賦能”完善設施、彰顯特色,將驛站打造成展示黃河文化的亮麗“窗口”。
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望海寺精品示范段,王延峰聽取主體、慢行、景觀、服務、信息五大系統配套完善情況匯報,深入了解旅游公路“專用性、安全性、智慧型、環境友好型”四大屬性建設成果,強調要立足五大系統功能完善和四大屬性優勢提升,聚焦服務功能與特色資源整合利用,通過舉辦賽事等活動強化引流作用,提升影響力和吸引力,輻射帶動周邊旅游發展。
在“奇奇里綜合營地”,王延峰走進房車露營地、帳篷營地、“云上拾光”咖啡屋,觀看攝影藝術展,詳細了解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建設帶動村民致富增收、服務鄉村振興成效,鼓勵當地依托獨特的自然景觀和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的全線貫通,以“黃河文化+生態旅游”為核心,深化“營地經濟”模式探索,持續在“交通+”“旅游+”融合發展中開辟新路徑、打造新亮點,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在乾坤灣鄉東征村,王延峰聽取培訓基地打造情況匯報,走進民宿與村民交流,詳細詢問旅游增收情況,還考察了低空飛行小鎮項目,深入了解當地利用紅色資源、依托旅游公路發展鄉村旅游及壯大村集體經濟情況,強調要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做好“低空經濟+鄉村旅游”文章,培育多元業態,有效推動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
調研中,王延峰強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是推動我省、我市沿黃區域文旅產業升級和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性工程。要持續完善功能配套,全面提升公路沿線服務設施的智慧化、便捷化、人性化水平,不斷增強游客體驗感和滿意度。要強化文旅融合賦能,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底蘊,推動文化、旅游與公路深度結合,打造主題鮮明、魅力獨特的景觀長廊。要以路為媒興業富民,充分發揮旅游公路的經濟紐帶作用,堅持“路、景、村、業”一體推進,積極探索“營地經濟”“低空經濟”“民宿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有效拓寬群眾就業增收渠道。要守牢生態安全底線,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強化旅游公路建設和運營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切實保障安全運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