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臨汾民間剪紙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
襄汾剪紙所需工具、材料簡單方便,經過構思繪圖、備料選紙等準備工作后,一把剪刀、一張紙便可以完成一幅剪紙作品。襄汾剪紙工藝注重保持圖形的完整性、連續性、統一性和整體協調性,強調“圓、尖、方、缺、線”五要素,講求圓如秋月,飽滿圓潤;尖如麥芒,尖而挺拔;方如瓷磚,齊整有 力;缺如鋸齒,排列有序。在剪紙過程中,遵循先繁后易、先主后次、先里后外的“三先三后”原則。剪紙藝人通常會在構思圖案后,平心靜氣、動作敏捷、一氣呵成。
襄汾民間藝人張滿喜是襄汾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是張氏剪紙家族的第五代傳人,被譽為“中國剪紙名家”。他自小受家族剪紙文化熏陶,酷愛剪紙,創作千余幅作品。其代表作《笑口常開百福圖》《祖國萬歲》《祝上海世博會圓滿成功》多次登上國際舞臺,展現了中國剪紙藝術的魅力,彰顯了民間藝術的活力,為中國剪紙藝術的傳承和弘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臨汾非遺名錄》
責任編輯:實習生衛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