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5月29日,國網霍州發電廠的各個生產車間正有條不紊地運行生產著,一個穿著藍色工裝的“大高個”,在各個生產車間來回巡察,只見他不時駐足觀望,偶爾還用那帶著東北語調的大嗓門和個別工人師傅說些什么。
“周工,還多虧你們技術部,現在這套設備再也不會出現滲漏問題,生產環節的安全系數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直線上漲,您這一手‘修舊利廢’的寶貝手藝啥時候傳給我們呀!”一位年輕的工人師傅笑呵呵地對這位“大高個”說道。
“先把基本功練扎實了,干得多了自然就會了,關鍵要看你有沒有那股子懟勁!”“大高個”回答道。
“大高個”來頭可不小,他叫周玉東,是國網霍州發電廠的生產技術部主任,地道的一位高級工程師。名頭大,職務高,但卻從不擺架子,也不愛坐在辦公室中聽報告,就喜歡下基層車間,和年輕的小伙子們說說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和年紀大的老技術骨干研究一下設備革新的設計方案,有時候一天下來,辦公室是一步不進,所有生產車間倒是逛了個遍。
喜歡逛車間,不愛辦公室——這個“習慣”在他還是安全員時就養成了。2008年,還只是一名安全員的周玉東,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挨個車間查找安全隱患,有時候遇到設備故障或發現設備存在疑似隱患需要檢修時,他在通知檢修部室來處理后,就會取出紙筆,待在一邊看著檢修人員如何工作。有一次,一位與他同齡的工友問,作為安全員,找出問題就行了,為啥還要跟著檢修部去學習怎么檢修?他懟道,發現隱患不算本事,既能發現又能處理才算“好漢”!
就這樣,周玉東一邊查找安全隱患,一邊學得孜孜不倦,這一種在檢修路上和各種問題“懟”來“懟”去的精神,讓不少員工欽佩,最終從一名普通的安全員如愿成了檢修部的一員,又在短短幾年內,靠著那股子“懟勁”當上了檢修部的主任。
成了高管,按理說該“擺擺架子”了,可周玉東依然每天見不著面,原來,他發現光對設備進行檢修,并不能徹底消除安全隱患,也不能保證穩定運行,唯有在技術上下功夫,找突破,搞創新,從源頭解決問題,這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多少年來,設備滲漏問題一直困擾著檢修部,“縫縫補補”的檢修方式在周玉東看來只能算“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為了徹底消除這個問題,他帶頭搞起了創新,針對現狀,創新了一系列技術手法和管理辦法,徹底扭轉了設備滲漏點多、能耗高等問題,不但消除了安全隱患,還為發電廠節省了大筆成本費用。
2015年,帶頭鉆研創新的周玉東,再度升職,成為生產技術部主任,全面負責發電廠各項生產技術工作。
“可是,安全生產的探索永無止境,還是坐不住……”周玉東說。
記者 楊全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