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爺爺,你不是說放假了帶我出去玩嗎?什么時候去啊?”“小魚,這次爺爺恐怕又食言了,等忙過這段時間,一定帶你出去玩。”看著孫子噘著小嘴一臉不開心的樣子,張洪有滿懷愧疚,他已記不清這是今年第幾次對孫子食言了。
興順小區是堯都區建設社區下轄的一個老舊小區。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興順小區十多年都沒有物業公司管理。面對小區環境臟、亂、差,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這一情況,建設社區組織小區居民組建物管會,對小區環境進行治理,通過居民代表選舉,張洪有擔任建設社區興順小區物管會主任。
“居民選舉我當物管會主任,是對我的信任,我就要守好這個崗,干好這份活。” 自從當上物管會主任后,節假日對家人的陪伴成了張洪有的奢望,對孫子的承諾也一拖再拖。
3名黨員、4名志愿者,這是興順小區物管會全部成員,面對無經費來源的問題,小區物管會在社區的幫扶下建立了黨群驛站,正式開始管理小區公共事務。
“咱們先從小區環境治理和隱患排查著手,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保障居民安全。”上任伊始,在和物管會成員商議達成一致后,張洪有帶領物管會成員立即開展行動。
在對小區安全隱患排查中,面對樓道內堆放的各種雜物,居民們各有說辭。張洪有帶領志愿者苦口婆心,挨家挨戶上門規勸制止。
由于長時間無人管理,小區內線路私接亂搭,垂在半空的線路隨風飄搖,下垂落地的線頭隨處可見。“這也是安全隱患,得把這些線路整理規范。”當找來的電工師傅提出費用問題時,張洪有犯了難,和對方一再協商,電工師傅終于勉強同意用廢棄電線抵工錢。
打掃小區衛生死角、修剪樹枝、疏通下水道、清理消防通道、排查安全隱患……興順小區的居住環境在張洪有和志愿者的努力下逐步得到了改善。
“現在小區環境比原來好多了,經過物管會的治理,現在小區環境是凈、優、美。”說起小區環境的改善,小區居民張先生給物管會點了個大大的贊。
眼下,興順小區的居民一天天感受著物管會給小區帶來的變化,紛紛對物管會的工作稱贊有加,而張洪有卻高興不起來。“興順小區是老舊小區,在最初規劃設計時并沒有重視消防安全問題,目前小區內僅有一口消防井,消防設備也不全,消防通道狹窄,一旦發生火災,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社區雖然對這一情況也進行了登記,但目前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小區的消防安全成了張洪有的一塊心病。
“市消安委下文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我正準備將匯總的消防安全隱患上報給社區和消防部門,希望這次能把小區的消防安全隱患徹底消除。”說罷,張洪有便拿著資料匆匆趕往了建設社區。
記者 孫哲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