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寒冬時節,分外寒冷。室外溫度降到-10℃,霍州煤電集團億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卻溫暖如春。近日,本報記者就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情況,在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走進車間,發現這塊堪比一個足球場大的車間,被利落地劃分為好幾塊功能區,近百名工人師傅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
在整機裝配區,十幾臺深紅色礦用安全設備停放妥當,隨時等著裝貨拉走,負責此片區域的管理人員正小心翼翼地檢查著每一臺設備上的指示臺標。“知道已經做過安全檢查了,但還是不放心,再看一看。”這位管理人員有些靦腆,面對記者半天才說出話來。
繞過這片區域,一塊約100平方米的區域,被隔離欄圍住,一塊標有“電氣試驗室”的牌子立在隔離欄前,一條鮮艷的黃色地標線則標在牌子前。“按照我們公司的安全管理條例,黃線之內,不能通行。”該公司總工程師張黎明說,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如果有人觸犯,不僅要罰款,還要寫檢查當眾念,安全周會上還得談感悟、談想法……所以沒人敢把安全生產不當回事。
一路走來,記者注意到,張黎明帶記者走的路始終都在一條鮮艷的綠色通道上,這條通道寬約2米,貫穿整個車間。“這條綠色通道是車間的安全通道,通道之上,不允許擺放設備,不允許作業,只允許通行,這個也是我們企業嚴格執行的安全措施之一。”張黎明說。
順著安全路線深入車間,在折彎區附近,記者對一堆擺放整齊的鋼質板產生了興趣。
“擺放的順序、方向是不是都有什么‘門道’?”記者注意到,這些鋼板都順著一個方向擺放,且堆起來的高度好像也僅僅只有一米。
“這些都是安全生產手冊里規定的,順位擺放,方便員工出入,堆放的高度不超過一米,不用擔心會砸到人,也許占地面積多了些,但安全面前,這些‘門道’還是很管用的。”張黎明說,企業要想發展好,安全規則不能少,只有安全到位了,企業才能良性發展。他們企業在多年來的發展中,始終堅守安全底線不放松,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措施、小“門道”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后嚴格落實的。只有設身處地去考慮安全,企業生產才能真正安全起來。
記者 楊全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