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是以旱作農業為主的山區農業縣,境內煤、鐵、鋁礬土、石膏等礦產資源豐富,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開發縣,是革命老區。近年來,汾西縣以城鎮化為引領、產業化為支撐,在探索貧困山區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一、產城融合是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
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縣一級處于承上啟下的樞紐地位,是黨的決策部署在基層得以貫徹落實的關鍵。如何將縣域經濟發展與十八大及省委、省政府關于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重大戰略部署有機結合,如何審時度勢綢繆城鎮化和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給我們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努力探索貧困山區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路子,是我們縣級黨委、政府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們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在2011年換屆工作中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大力實施“工業強縣、農業富民、三產活縣、城鎮擴張、社會和諧”五大戰略。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按照十八大和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新的戰略部署,我們在深化對中央、省市發展戰略認識的同時,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發展工業農業產業,積極探索工農業產業與城鎮化建設一體化的產城融合式發展的新路。城鎮化是轉型的重要載體。城鎮化涉及農村人口的轉移、產業的集聚,特別是在當前經濟面臨增速下降和結構轉型的關鍵時點,城鎮化被擺在“四化”中的“引擎”位置,最具綜合性。工業是轉型的根本,對汾西來講,首先就是要做好資源利用的文章,把我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農業是轉型的基礎,也是轉型的難點和重點,對我們來講,就是要加快發展肉雞養殖和核桃經濟林等特色農業產業。
只有產城融合、產城一體,農民才能市民化,人口才能集聚起來,工業農業產業才能規模經營;只有產城融合,才容易實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只有產城融合,才能強化城鎮的輻射力和帶動力,才能真正構建起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機制。
二、汾西縣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實踐
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全縣的礦產資源和農業生態優勢,大力實施城鎮擴張戰略,拉大城市框架,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招商引資,建設工業項目,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穩步健康發展。
(一)建設“三垣一城”大縣城,推進城鎮擴張。按照“南連西擴、三垣一城”發展思路,構建舊城垣、古郡垣、府底垣“三垣合一”的“A”字型縣城新框架。投資5億元建設高速引線永安大橋,將舊城垣和府底垣連接起來,投資4億元,建設6公里長、60米寬、雙向6車道的汾西大道,將舊城垣和府底垣連接起來,使城區面積由3.3平方公里擴大到9.9平方公里。開發古郡新區,投資近2億元,在古郡新區開工建設法院、檢察院、檔案局、武裝部等部門的辦公大樓,啟動實施永安小區廉租房、消防大樓、望客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衛生綜合業務用房等建設項目。同時加快舊城區改造,投資1億元,實施了縣醫院綜合大樓、北街低矮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設續建工程,啟動了垃圾填埋場建設工程,建設標準化公廁,對北環路北外環路進行拓寬改造,對城區供暖、供水、排水系統進行全方位改造。
(二)狠抓項目落地,推進工業強縣。按照“引進大型企業,利用高新技術,開發優勢資源,狠抓項目落地”的思路,積極與大型企業集團和科研院所對接聯姻,與省市政府和部門聯系溝通,大招商、招大商,狠抓項目落地,簽約9大招商項目。工業項目落地后,圍繞縣城10公里周圍選擇廠址,以便于居民就業和在縣城生活。總投資273.7億元,涉及煤炭、石膏、硫鐵礦、鋁礬土、風能等資源開發。投資6.6億元的高端鋁質耐火材料項目、投資9.7億元的低品位硫鐵礦強化富集與酸鐵聯產項目、投資15.2億元煤礦資源整合大礦井基建項目、投資1.5億元石膏加工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正在積極籌劃、抓緊開工。總投資145.5億元的四川其亞鋁系產業項目選址在縣城西8公里,被列為省重點工程,資源配置和項目用地工作正在加緊落實。
(三)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富民。汾西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短,盛產優質核桃和苦蕎。大力發展核桃經濟林,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發展,全縣核桃栽植面積發展到12.9萬畝,總產量159萬公斤,總產值達到318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86元。在古郡新區組建了晉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產核桃露、琥珀桃仁等核桃系列產品。在古郡新區組建了蘢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產苦蕎茶、苦蕎面粉等產品。晉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和蘢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無污染,選址在新開發的古郡新區,便于新進城農民就業,有力帶動了全縣核桃經濟林和苦蕎種植業發展。大力發展肉雞養殖產業,2012年底已建成肉雞養殖大棚265個,年出欄2000萬只,總產值5.6億元,農民人均增收500元,我縣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一縣一業肉雞養殖重點縣”。在永安鎮太陽山村組建了洪昌養殖有限公司,該公司集飼料生產和屠宰加工于一體,有力帶動了全縣肉雞產業快速發展。
三、幾點啟示
(一)解放思想是轉型發展的前提基礎。就貧困山區來講,制約轉型發展的,不只是在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方面,更重要的是思想不解放的問題。要放開胸懷,開闊眼界,向外部看,向高處看,向未來看;要立說立行,勇于擔當,思想開放,敢于爭先,沖破一切影響和制約發展的思想心結和體制障礙,以務實的舉措從資源依賴中解放出來,以真正的行動從封閉守成、小農意識、畏難情緒中解放出來,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準確判斷形勢,創新工作方法,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既明辨是非,又不畏首畏尾,放開手腳,甩掉包袱,先行先試,敢冒風險,敢擔責任,大膽地干事,勇敢地創業,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以思想境界的轉型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
(二)產業規劃是轉型發展的基本路徑。一是要以工業新型化為重點,抓好重大工業項目落地建設工作;要搞好項目篩選儲備工作,選定一批帶動力強、支撐長遠的重大產業培育項目進入項目庫,積極參加國家和區域性招商活動,推介項目,洽談合作;要優化服務環境,實現服務零距離、零等待、零障礙,提升優惠政策的影響力和投資環境的吸引力。二是要以農業產業化為重點,抓住地方特色與市場需求的著力點,培育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以特色參與競爭,用特色帶動經濟發展。三是要以城鎮化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工農業產業與新型城鎮化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科學規劃建設集鎮商貿加工產業,引導農民合理向城市和小集鎮有序轉移。
(三)干部隊伍是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尤其是作為引領者和組織者的各級領導干部,其思想精神狀態至關重要。正因為如此,實現轉型發展就必須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要以轉型發展需要為重點,加強領導干部、優秀人才隊伍建設;要以素質提升為重點,加強領導干部能力建設;要以操守養成為重點,加強領導干部廉政建設;特別是要以振奮精神、扎實苦干為重點,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轉型發展對山區資源型經濟縣份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也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宏大課題,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只要我們立足縣情,敢闖敢為,就一定能夠在推進轉型跨越發展進程探索出成功的新路子。
(作者系汾西縣委書記 任天順)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聚焦作風建設 鏟除形式主義
下一篇: 關心下一代工作重在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