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綠色轉型發展 建設環境友好社會
岳普煜
今天是第44個“世界環境日”,也是我國新《環保法》實施后的首個“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的主題是“踐行綠色生活”。旨在通過廣泛傳播和弘揚生活方式綠色化理念,呼吁人人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為呼應這一主題,我市結合自身實際,確定了“守望綠水青山,建設美麗家園”的環境日主題,倡導全市上下提高認識,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整治環境污染,扎實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環保法》和“大氣十條”、“水十條”,統籌推進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持續開展“環境建設年”、“環境提升年”活動,成功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成為國家30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之一,西山7縣成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污染減排、植樹造林、園林綠化等工作都位居全省前列,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互促共贏。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態環境的基礎還十分脆弱,產業結構偏重的現狀短期內很難改變,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仍較為突出,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綠色化”概念,賦予了生態文明建設新的內涵,也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路徑。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六大發展”戰略,把綠色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這都對我們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綠色化”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化和明確化,也是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責任。要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決心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扎實推進百里汾河生態文明保護區,與省環保廳簽署了《共同推進臨汾市“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合作協議書》,帶動全市綠色轉型發展,加快“國家級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步伐。實現這一目標,要全力實施好“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項目,重點推進城市環境整治及企業污染物減排、交通清潔化、綠色建筑、余熱余壓循環利用、產業低碳化等五大類45個典型示范項目。要認真貫徹落實新《環保法》和大氣十條、水十條,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戰役。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五年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煤煙污染治理、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治理、道路揚塵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和油氣治理等6項大氣污染防治工程。要繼續實施地表水跨界斷面考核全覆蓋,扎實開展河流清潔行動。要提升生態建設水平,建立完善因地制宜、綠色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要堅持鐵腕治污,源頭上嚴守嚴防、過程中嚴治嚴管、后果上嚴問嚴懲,依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要嚴守生態紅線,堅決禁止與環境保護無關的任何開發建設活動,構筑生態系統的“安全屏障”。通過持續努力,使我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明顯改善。
綠色轉型發展時不我待,治理環境污染人人有責。各級各部門要盡職履責,扎實苦干,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市企業要不斷提高環境守法意識,積極改進生產工藝,大力推行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廣大市民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節約資源,善待環境,一起打造美麗幸福家園。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行動,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環保、人人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為建設美麗臨汾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臨汾市委副書記、市長)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