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優先 五個創新 兩個聚焦
以“552”工作法破解農業生產托管發展難題
崔為寧
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方向,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具體路徑。
近年來,我市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捋思路、尋對策、想辦法,創新舉措,破解發展難題。在市縣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洪洞模式”“翼城模式”“吉縣模式”“永和模式”相繼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典型案例。為進一步鞏固成績,2024年市農業農村部門確定以“552”工作法全面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擴面提質增效,取得明顯成績。
五個優先。首先是優先支持解決整體搬遷村農民“種地難”問題。脫貧縣部分村莊整體搬遷后,原有宅基地復墾,農具無處存放,農民生活生產兩頭跑,種地不便,托管資金優先解決搬遷村民“種地難”的問題。目前,永和、大寧、安澤等3個縣11個整體搬遷村耕地已經全部托管,托管面積4769畝,直接受益316戶。二是優先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成員。比如,翼城縣堅持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組織采取居間服務托管土地7.9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5%,其中農民常年外出種不了的地5.2萬畝,農戶不想種的地(偏遠地塊、零碎地塊、地力等級低)2.2萬畝,集體機動地0.39萬畝;村集體還購買農機裝備,與農戶簽訂托管協議,受益農戶近2萬戶。三是優先支持高質高效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據統計,全市有4598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小農戶開展菜單式托管、保姆式服務。經縣托管聯席會公開遴選的287個優質社會化服務主體,承擔了全市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項目。四是優先支持整村連片、促進服務規模經營。2024年4月,市委農辦印發《關于高質量推進農業生產托管的指導意見》。307個村集體實現整村托管(服務農戶數和服務面積均占比80%以上)輻射帶動500畝以上連片服務面積74.7萬畝,實現了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五是優先支持產糧大縣農民托管增收。連續2年,托管資金試點項目優先支持堯都、洪洞、襄汾等3個國家級及翼城、曲沃2個省級產糧大縣的資金達5487萬元,占全市總資金的47%。
五個創新。創新金融產品支持。2024年以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分別推出面向規模種植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產品。其中,中國工商銀行臨汾分行充分利用“種植e貸”“托管貸”等產品加大投放力度,截至2024年底共發放貸款37996萬元,解決了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創新保險兜底保障。2024年,中國人保、中國太保等公司在3個國家級產糧大縣率先實現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其中小麥完全成本保險每畝800元,覆蓋176564戶,玉米完全成本保險每畝900元,覆蓋272067戶。創新服務補貼方式。根據政策要求,既要解決小農戶的服務問題,又要培育壯大農業托管經營主體。襄汾縣、翼城縣直接將托管補助資金打到農戶的“一卡通”;洪洞縣、永和縣根據服務面積對托管主體進行補助;浮山縣全面開展全產業鏈的托管服務。創新技術集成應用。各地在托管田大力推廣“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等五良技術集成應用。沿汾平川縣推廣應用“玉米深松耕+寬窄行密植”技術,山區縣推廣深松分層施肥精量播種技術,提升作業質量與效率。安澤縣建立托管“試驗田”,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較非試驗區域增產20%以上。翼城縣唐興鎮東關村的小麥-玉米耕播優化水肥精量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示范田,玉米畝產1000.84公斤,前茬小麥畝產839.49公斤,兩茬合計畝產1840.33公斤,打造了“噸半糧田”樣板典型。創新服務監管手段。托管資金逐年增加,監管有難度、生產服務組織進村入戶難。全市通過建立縣鄉村“三級體系”,監管與服務并舉。17個縣(市、區)普遍成立農業生產協會(聯合會、聯盟),探索建立農業生產托管聯席會議制度,125個鄉鎮建立服務站(中心),2071個村設立農業生產托管聯絡員。服務的農機具普遍安裝GPS,采用現代化手段監管服務質量和服務面積。一張有形的服務網輻射全市小農戶,真正實現想托就托,服務有人,投訴有門,監管有道。
兩個聚焦。聚焦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2024年托管任務面積86.06萬畝,實際完成114.58萬畝,直接受益農戶21.68萬戶,輻射帶動全市近55萬農戶650余萬畝耕地,畝均單季作物節本增收300元。聚焦農民增收。2024年全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9100元,增速7.4%,比全省增速6.0%高1.4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1。
2025年,我市將繼續以小農戶為基礎、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創新模式、總結案例,繼續推動農業生產托管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臨汾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