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青”字號品牌工作,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聯動發力,踴躍投身校園建設?
山西師大實驗中學團委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大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構建“1244”工作模式,積極打造“四義”團建品牌,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地生效,在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做出新貢獻。
構建“1244”工作模式
讓共青團工作“活”起來
多年來,山西師大實驗中學團委精心布局,認真思考,充分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學校的團建工作模式——“1244”工作模式,即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圍繞黨建引領團建、學校中心工作,推動團學組織建設規范化、團員思想教育精細化、團學活動開展多元化、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著力做好“讀書活動節”“五四青年節”“社團文化節”和“送溫暖活動節”四大主題團建活動。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的中心任務。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該校團委在圍繞實現“立德樹人”這一中心任務規劃德育工作時,始終堅持“學生中心、全員參與、全過程覆蓋、系統設計”的理念,構建各個實施環節,按照“教育科學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人性化、拓展多樣化”的實施要求,實現德育工作在時間與空間、內容與形式上的有機融合,形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保障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圍繞“黨建引領團建”“學校中心工作”,是指該校團委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牢固樹立黨團建設“一盤棋”思想,高站位謀劃,強化黨建引領幫帶,搭建平臺載體,力促黨團共建。在這方面,校團委創新工作思路,引入“黨員上團課”機制,進一步豐富育人載體,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推動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發展再添新動力。同時,圍繞學校中心任務,在思想引領、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推動“四化”穩步發展。在團學組織規范化建設方面,該校團委以星級團支部創建為抓手,通過“三會兩制一課”主題交流學習、《團支部工作手冊》、班團一體化等方式,強化基層團支部規范性建設。依托“智慧團建”系統,圍繞團支部基本組成、團支部信息完善、組織團員報道、團員團組織關系轉接、志愿書上傳、團的組織生活等方面進行創建。同時,校團委還積極探索加強陣地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通過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團支部例會工作制度,明確任務和做點要求,進一步強化了團支部在班級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通過實施“團學干部綜合素質能力培訓班”制度,提高了團學干部綜合素養和業務能力。通過開展“社團課程化”活動,每位老師都深度參與社團的各項建設,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讓加入社團的每一位學生都“入有所獲”。通過重新修訂《社團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定期組織“社團工作經驗交流分享會”“社團指導老師雙向聘任儀式”“社團學生座談會”等,對提升社團指導老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發揮重大作用。
在團員思想教育精準化方面,該校團委依托“青年大講堂”、星火宣講團、“團支書上團課”等形式,構建起“多主題、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思想引領矩陣體系,逐步形成全校學生思想教育的全覆蓋模式。以“社團思政”理念開拓“思政教育”建設新路徑。通過社團思政視頻展播、社團思政課、思政+社團活動等形式,充分發揮社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德育工作深入開展。
在團學活動開展多元化方面,以社團活動為例,在繼續組織好社團納新、社團活動月等傳統活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一社一品”的創建活動,各社團充分挖掘自身社團特色,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又別具一格的社團特色文化活動。為了讓加入社團的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獲,校團委還開展了“社團課程化”活動,讓每位老師都通過“課程化”形式深度參與社團的各項建設,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孩子們搭建起“第二課堂”的成長平臺。
在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方面,該校團委相繼開展了“學雷鋒活動月”、“臨汾市交通志愿服務”勸導活動、“情暖冬至包餃子”、“送溫暖”、“感恩師恩” 、“中高考送祝福”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讓廣大青年學子深深體會到雷鋒精神的內涵和價值,也彰顯了山西師大實驗中學學子的青年擔當。
“四大”主題團建活動,是該校團委按照一年四季的模式,提出“春夏秋冬”四大主題團建活動,即“讀書文化活動節”(春季)、“五四青年節”(夏季)、“社團活動節”(秋季)和“送溫暖活動節”(冬季)。四大主題團建活動的推出,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又實現了活動與育人的有效結合,在推動共青團工作內涵化發展方面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打造“四義”團建品牌
讓共青團工作“亮”起來
學校共青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組織者、承擔者之一。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和“第二課堂”的一部分,以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既弘揚了主旋律,體現了共青團引導青年的組織優勢,又開闊了青年學生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對于青年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學校共青團如何圍繞學校育人中心,發揮自身組織優勢,創造性地開展特色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領域樹品牌、出成果是極具意義的。
山西師大實驗中學團委充分整合各項資源,逐步打造形成以義賣、義宣、義演、義捐為特色“四義”團建工作品牌,推動學校共青團工作內涵式發展。通過組織校園愛心公益義賣活動,將義賣金以愛心捐贈形式向環衛工人表達敬意,極大提升了學校育人工作的溫度,被臨汾市城市管理局授予“關注環衛事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依托“星火宣講團”,開展校內外多頻次、多主題、多形式宣講,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山西青年報、黃河新聞網、直播臨汾等媒體先后進行了廣泛報道。以音樂類社團為主導,定期在市區鼓樓廣場、平陽廣場以及眾多社區進行義演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駐足觀看,在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同時,充分展現了山西師大實驗中學學子的良好風貌。通過與臨汾市南城環衛所常態化開展“關愛環衛工人 夏送清涼”愛心捐贈活動,展現了該校青年學子的無私奉獻和社會擔當,彰顯了該校共青團工作的情懷和溫度。
總而言之,共青團工作充滿了挑戰性,山西師大實驗中學必須不斷更新理念,在實踐中持續推進“1244”團建工作模式和“四義”團建品牌建設。只要按照以上途徑整合現有資源,把握時代脈搏,貼近學生需求,形成合力,突出亮點,就一定能推動學校共青團工作邁上新的臺階,為學校共青團工作創造無比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山西師大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