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我國經濟的巨大發展,但同時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也日漸突出。首要的當然是東西部發展差距問題了,這既與政策相關聯,也與資源稟賦有關系。如果定義環渤海地區為北方,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為南方,那么在20世紀80年代初人均GDP南北還大致相同。到了本世紀初,北方則降到了南方的90%以下。由于南北差距很難用資源稟賦來解釋,這就給了我們嘗試通過政策調整南北發展速度,消除南北差距的可能性。通過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發展規劃,應該能夠起到加快北方發展速度,調整南北差距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如何推進裝備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不能繼續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的模式了。東北地區,特別是遼寧沿海地區一直是我國競爭實力較強的裝備制造和原材料工業集聚區。如果能夠通過對這一地區的振興,建立重型裝備制造基地,未嘗不是調整經濟結構的一個突破口。
另外,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城市在內的遼寧沿海經濟帶,地處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這一地帶的發展還有強化建設東北地區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門戶的作用。對于全面參與東北亞及其他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乃至于推動我國地位的提高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那么如何做好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這篇大文章呢?我們認為,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做好人的工作。正如習近平同志最近在東北考察時所指出的,要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切實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落到實處,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貫穿于干部工作全過程,形成選人用人靠工作、靠實績、靠人品、靠公認的風氣,真正把忠誠于黨和人民事業、堅持黨的理論和路線、維護黨的原則,為民用權、為民謀利、為民守責,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凈凈的干部選拔上來,不讓綜合素質高的人、埋頭苦干的人和老實人吃虧。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創業促進就業,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讓廣大群眾更多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
第二,要利用好自然稟賦。遼寧沿海地區的資源包括其對外開放的門戶作用,擁有沿海大陸岸線2290公里,深水岸線400多公里;較為豐富的土地資源,擁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廢棄鹽田、鹽堿地和荒灘,其中大部分尚未開發且不涉及農用地和搬遷;擁有便利的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礎設施,已建成東北地區最發達、最密集的綜合運輸網絡;擁有大量水平較高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這些自然稟賦構成了經濟帶發展的基礎,但快速的發展仍需要成功地整合資源;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統籌城鄉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等等多方面的工作。
最后,還要創新體制機制,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通過改革,統籌規劃和完善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改革,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增強區域支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改革,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陳江生)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如何看中美輪胎“特保案”
下一篇: 強化對通脹預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