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創造財富!”4月20日上午10時許,有一個鏗鏘豪邁的清亮男聲“給力”頻頻,一次次將堯都區金殿鎮政府四樓會議室的現場氣氛與觀眾情緒激活點燃,并時不時地推向高潮。從起始的懵懂不解,到后來的群情振奮,臺下百余位村民代表恍若在短短一堂課的時間里,重覓破解致富“瓶頸”的終極“魔方”。課堂結束,給予由衷感激與心悅誠服的掌聲雷動,在會場久久回蕩。
當日,金殿鎮現代農業科技培訓開班儀式如期啟動。山西精誠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精誠農科)董事長周先鋒結合自身閱歷與人生感悟,輔之自己對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的解讀和思索,即興宣講侃侃而談。
“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其實我也是咱們金殿鎮城居村農民的兒子。”周先鋒的開場白,瞬間拉近了與村民代表的心理距離,“我的父親是城居村一位勤勞、樸實的普通農民。他雖然能力有限,卻能夠傾其一生地去勞動、去奉獻。天有不測風云,在我18歲那年,父親罹患癌癥離開人世。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一家庭變故給我造成了究極一生的無盡遺憾。事實上,很多家庭的類似遭遇,并不是因為子女不孝順,而是因為他們邁向事業成功的步伐不夠快,以至于有能力回報父母恩情之時,一切已來不及。”不幸的身世,并沒有讓周先鋒意志消沉。相反,他開始意識到,人生路上所有的點滴成功,必須靠自己的打拼進取來努力掌控。“父母親給了我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還不太笨的頭腦,這也就成為我日后收獲成功的最大資本。”周先鋒謙虛本色的幽默措辭,贏得了現場的一陣掌聲。
“我始終堅信一點,知識能夠改變命運。自從學校畢業以后,我就一直沒有間斷過學習。這么些年我一路走來所獲得的小小成就,就很好地佐證了這個論斷。參加成人教育,取得市場營銷大專學歷;又先后拿到了拍賣師、主持人與評估師等一系列從業資格證·····”周先鋒隨即轉入正題,“有句話叫思路決定出路,現在是致富光榮的時代,我相信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懷揣著一個致富夢,一個振興家庭的美好夢想。然而,夢想離不開技術的支撐與依托,對我們農民來說,關鍵詞就是農業科技。大家不要覺得科技距離我們十分遙遠,譬如在耕種方式上的一種改良,抑或品種選擇上做一些優化,都稱得上是農業科技。”看著臺下的代表興致盎然,周先鋒趁熱打鐵:“2013年我省扶持農業的資金達60個億,省里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更何況農業產業不受發展環境的制約影響,是長久之計。雖然如今農產品市場前景不容樂觀,但無公害蔬菜的熱銷依然給了我們十足的信心。那就是把產品用心做好,銷路不用犯愁。還有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金殿鎮地少人多。這就要求我們整合土地資源來解決人口與土地的矛盾。”現在農村空心化趨勢嚴重,土地流轉會不會致使更多的閑散青壯年外出務工?或許是看出了不少上年紀村民代表的心頭顧慮,周先鋒不緊不慢地補充道:“年輕人外出打工,把老人留在家里,孩子成了留守兒童,身為土生土長的城居村人,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種現象。這一方面會使我們金殿引以為傲的深厚文化底蘊斷檔,另一方面還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如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發家致富,讓夫妻團聚,告別空巢不再成為一種奢望,我已經有了答案。”答案,就在已發放至每位村民代表手頭的那份精誠農科介紹手冊中。
落戶金殿鎮城居村的精誠農科作為被全國科普惠農領導組及省科協敲定的“科普惠農示范基地”,旨在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通過農業科技開發和農產品深加工為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并以此帶動地方農民走上產業化道路。一期開發1000畝作為優種實驗、示范、培育基地;二期將擴大到萬畝以上形成集約化規模經濟。從而讓絕大多數本地農民足不出村,照樣可以在薪資可觀,前景看好的新型農科企業一展身手。
記者同時獲悉,精誠農科現已整合城居村可耕種土地及復墾荒地、被挖沙坑地約500余畝,項目一期的千畝高檔葡萄種植示范基地指日可待。與此同時,公司還將通過科普惠農培訓,為當地培養千名葡萄種植技術人才,成為農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
“對于公司日后的發展我主要有三大愿景:首先是通過科技培訓選拔出一批優秀農工進入公司園區工作;其次是培養一批技術骨干,從事科技推廣技術輸出;最后是每個村能培養5個至10個家庭農場,共同發展集約化農業產業項目。”課后在接受采訪時,周先鋒如是回答。
“企業掙錢只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要勇于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促進農村產業繁榮為宗旨的精誠農科,再一次如約兌現了周氏風格的使命與擔當。前景與路向固然讓人充滿無限憧憬,創業路上卻終歸少不了坎坷挫折,篳路藍縷。
精誠農科的未來走向,與城居乃至金殿的父老鄉親的切身利益休戚相關,榮辱與共。踏上農業產業化的征程之際,它值得我們送出最由衷的敬意與最真摯的祝福。(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李甲
上一篇: 保護環境 科學生活 遠離癌癥
下一篇: 鉚足干勁謀發展 改革創新破“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