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采暖季以來,我市多次出現重霧霾天氣,大氣污染指數居高不下,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影響,那么,氣象和地形因素對我市空氣質量有什么影響,我市的大氣環境條件有什么特點,散煤燃燒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有多大?近日,記者就這一系列問題電話采訪了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原所長、教授級高工張懷德;專程走訪了市氣象臺臺長、教授級高工戴有學。
記 者:張所長,作為我省氣象和大氣環境方面的資深專家,您一直關注著臨汾的大氣環境,我們就當前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想跟您交流討論一下。
張懷德:好的。
記 者:2016—2017年采暖季臨汾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二氧化硫“破千”事件,從氣象角度分析,您認為是什么原因?
張懷德:這件事情發生后,時任副省長孫紹騁同志立即組織政府領導、省市環保部門負責同志和專家分析原因,當時我也參加了討論會。會上大家認為,首先是進入冬季后,需要采暖,要比其他季節燒更多的煤,排放更多的污染物,而當時臨汾居民采暖大部分采用的是散煤,我們調研發現很多使用的都是煤泥、中煤、高硫煤,煤質差,排污量大,是臨汾市冬季大氣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此外,臨汾市本身處于面積不大的盆地中,70%以上的工業、人口基本集中在盆地中,由于地形的影響,風速偏小,大氣污染物不容易擴散,加上二氧化硫“破千”那幾天,出現逆溫現象,大氣擴散條件較平時更差,排放的污染物不能進入到高空大氣中,在近地面不斷累積,造成短時間爆發性的污染物濃度升高。可以說,臨汾市的大氣環境條件差于全國,環境治理任務重于全國。
記 者: 戴臺長,您長期在市氣象臺從事氣象觀測和預報工作,多年來一直參與全市污染氣象的分析研判,您能不能介紹一下我市采暖季氣象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戴有學:進入采暖季,我市空氣質量主要受靜穩、逆溫、霧霾和山谷風的影響。我市采暖季靜穩天氣較多,高空環流平直,冷空氣活動比較弱;低層多受偏南氣流影響,地面大部處于均壓場控制,地面風速多小于2米/秒;夜間至早晨時段近地面易出現逆溫,大氣水平和垂直擴散能力顯著下降,容易導致一次排放污染物的累積;加之區域相對濕度較高,在60%-80%或以上,靜穩逆溫天氣下易形成霧霾天氣,這種高濕條件加速了氣態污染物向PM2.5二次組分的轉化,顯著推高PM2.5濃度。此外,晚上是采暖燃煤的重要時段,受山谷風影響,晚上風由山頂吹向谷底,進一步加重了平川區域的污染。
記 者:張所長,您剛才提到了居民采暖散煤燃燒,目前也是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您怎么看散煤燃燒和空氣質量之間的關系?
張懷德:臨汾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氣污染就特別嚴重,被媒體列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為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臨汾市委、市政府在工業污染源治理方面持續加大治理力度,嚴格控制了工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工業治理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在散煤治理上,盡管全力實施清潔取暖改造,但并未實現全覆蓋,改了不用、氣和煤同時用等問題還存在。與工業煙囪相比,居民采暖所用的煙囪普遍很低,一般才幾米,低空排放直接對人們造成影響,成為污染大氣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居民采暖燃煤產生的煙氣直接排入大氣環境中,不像工業有嚴格的污染凈化措施,所以居民采暖燃煤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應該說是最直接的。
這幾年,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山西省環境規劃院、臨汾市氣象臺等單位,對臨汾市的大氣污染做了深入的研究,進行了源解析,結果表明,從排放量分析,居民采暖季散煤燃燒排放對SO2的貢獻占到62.7%、對CO的貢獻占到36.6%、對PM10的貢獻占到16.9%、對PM2.5的貢獻占到23.8%。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居民采暖燃煤是臨汾市污染物超標的重要原因。
記 者:張所長,臨汾市的大氣環境條件差于全國,環境治理任務重于全國,為什么這么說呢?
張懷德:臨汾市及周邊洪洞縣、霍州市、襄汾縣等平川地區,位于汾河谷地,四面環山,屬典型的盆地地理條件,氣團易在盆地停滯堆積,近地面和400m高度的風速平均會減弱50%-70%。特別是冬季期間,平均風速基本上在1米/秒左右,低于其他地區,也更容易出現高濕、靜穩天氣,非常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擴散,可以說臨汾市的大氣自凈能力是全省11個市級城市中最低的,這樣的擴散條件,全國也找不到幾個。加上臨汾市人類活動又主要集中平川盆地之內,小容量大排放的問題突出。氣象和地形是不可改變的因素,所以說,要完成環境空氣質量目標,臨汾市環境治理任務更重,需要的投入更大。
記 者:張所長,對臨汾市大氣污染治理,您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
張懷德:從近幾年臨汾開展的工作來看,工業污染源治理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進一步減排潛力有限,接下來應聚焦在居民采暖散煤燃燒、揚塵污染治理、機動車排放控制等方面。此外,臨汾盆地面積較小,堯都區、洪洞縣、襄汾縣,距離很近,環境空氣質量濃度具有同步性,要高都高要低都低,那么從污染治理上說,堯都區、洪洞、襄汾等平川縣(市、區)一定要同步進行,一定要加強區域間的聯防聯控。當前,全國都在集中力量進行大氣環境治理,大氣污染防治處于“不進則退,慢進也退”的局面,臨汾需要比其他地方作出更多努力,才能改變當前排名靠后的局面。
改善環境質量是全國人民的呼聲,更是臨汾人民的共同期盼。我們也在此呼吁大家都行動起來,自覺抵制散煤燃燒,形成全民參與、全面行動的良好氛圍,為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貢獻力量。
記者 劉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