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糧以安為先。”我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八項重點工作”,把“搞好糧食收儲,確保糧食安全”列入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環節。那么,我市糧食安全的現狀如何?作為糧食部門如何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確保我市糧食安全、市場穩定?近日,記者專程采訪了市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秦希強。
“近年來,從中央到省市各級都對糧食安全寄予高度重視,提出一些關于保障糧食安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決策,要求各級政府把糧食安全作為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抓緊抓好,這也賦予了我們糧食部門重要的歷史使命。”針對如何促進糧食產業發展、確保全市的糧食安全等問題,秦希強有條不紊給予解答。
為實現“搞好糧食收儲,確保糧食安全”的總體目標,我市糧食系統提出了“16463”工作思路,具體指“貫徹“一大戰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化“六項改革”(糧食流通管理體制改革、糧食儲備管理機制改革、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糧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糧食統計制度改革和糧食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成“六項指標”(保障糧食安全、引深管理年活動、深化改革發展、糧安工程建設、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糧油市場)、突出“四個重點”(深入實施“糧安工程”、構建“四位一體”糧食園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實現“三個確保”(確保穩定發展大局、確保糧食企業經濟效益、確保全市糧食安全)。
“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部署的重要任務,與我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搞好糧食收儲,確保糧食安全”不謀而合,為此,糧食部門將把“糧安工程”作為糧食安全的守底線工程,放到農業發展大局中統籌布局、協調推進。將進一步創新投資機制,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大政策資金投入,鼓勵和引導糧食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糧安工程”建設。
在“糧安工程”建設落實上,秦希強在六個方面做了介紹:一是完善流通基礎設施,改造骨干糧庫和“危倉老庫”。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安排骨干糧庫綠色充氮氣調項目建設和儲備庫的外墻隔熱保溫項目建設,擴大科技創新成果;啟動實施骨干糧庫信息化管理試點項目,利用現代技術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業務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完成“危倉老庫”維修改造提升項目建設任務;爭取中央和省、市投資,加大糧食倉儲設施維修改造和功能提升改造項目建設。二是暢通糧食物流通道,建設“四位一體”糧食園區。著手新建占地200畝、投資2億元的集糧食儲備庫、軍糧供應站、糧油質量檢測中心、糧食物流中心“四位一體”的糧食園區,建立大型先進的糧食運銷、交易、價格信息平臺,全面實現糧食進出機械化、安全儲糧電子化、辦公經營自動化,成為功能齊全、設備完善、技術先進的現代化糧食功能區。三是強化市場監測調控,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市場供求和價格動態,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做好糧源、加工、運輸、供應等各個環節的應急準備,一旦市場出現異常情況,能夠及時出手,迅速穩定市場,平抑糧價。加強對應急成品糧、小包裝食用油儲備的管理,確保落實到位。鼓勵各縣(市、區)積極爭取政府資金政策支持,引進知名企業,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動、用得上。四是貫徹惠民服務理念,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推進節糧減損,啟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科學儲糧專項試點,在糧食流通各環節推廣節糧減損新設施、新技術。今年再為8000戶農戶配置標準化儲糧裝具,幫助農民減損增收。
深入實施“放心糧油”、“主食廚房”工程,加大對臨汾萬家福倉儲超市有限公司生鮮加工中心的主食產業扶持力度,著力提升糧食行業“食”“糧”并進的創新能力。五是完善市直企業改制,確保系統大局穩定。將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分工,資產統一處置、職工統一安置”的總思路,對局直屬單位實施綜合改革。破產企業嚴格按照《破產法》的規定實施,關閉企業和改制完善企業嚴格按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實施,處置好國有資產,安置好企業職工,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六是夯實安全生產基礎,確保系統安全穩定。加強制度建設,明確糧食部門安全生產的監管責任與企業自身抓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改善安全生產條件,保證安全生產設備設施完好有效。加強原糧品質抽樣檢測,把好原糧收購、銷售、儲存和流通環節質量衛生安全關,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定期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入基層排查整治安全隱患,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在糧食系統不發生大的 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同時,秦希強就我市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看法:“我市糧食安全的現狀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發展瓶頸,如糧食產業發展方面,規模不夠大、品牌不夠響、產業鏈不夠長、輻射面不夠廣,糧食企業求生存、謀發展、抗風險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糧食流通改革方面,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相對滯后,管理粗放,糧食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應急加工能力有待加強。糧食安全保障方面,糧食質量檢測檢驗能力有待提高,糧食儲備需要加強管理,糧食倉容安全生產設施有待改善。”對于糧食行業的發展前景,秦希強信心滿懷,他表示,我市糧食系統將大力弘揚以“管糧、愛糧、節糧”為核心的五種糧食人精神(“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服務精神,“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敬業精神,“奮發有為、爭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居安思危、惜糧如金”的愛糧精神,“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自律精神。充分弘揚五種“糧食人”精神),深入貫徹四個年活動總要求,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扎實的工作,為保障全市糧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記者 段小婷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精準識別助貧困農民脫貧
下一篇: 瞄準生態文明方向 激發民生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