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臨近,輕點鼠標、足不出戶的網購年貨方式也成為眾多網購淘寶族們的首選,這也帶來了快遞行業的“春運”。
“按正常的快遞速度,網購三天后貨就到了。可如今已過去一個多星期了,仍不見衣服的蹤影。”一提起快遞公司,在市區某房地產公司工作的馮卉就開始倒起了“苦水”,雖然她在一遍一遍地催,但快遞卻一直上演“聲聲慢”。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快遞公司,看到一派進進出出接貨送貨的繁忙景象。在廣宣街百紡市場申通快遞公司,記者看到還沒派發的物品把整個庫房堆得滿滿當當,幾名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這個問題不只在咱們臨汾有,全國各地都是這樣。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貨運高峰來得早一些,圣誕前夕就出現了貨運高峰。”負責人李愷介紹,目前,每天的派送量達到了1800余件,是平日業務量的3倍。由于業務量增大、運送量增多,出現了儲能不足、人員短缺、物品積壓、延遲派送等情況。
業務量增大,派送的業務員也是苦不堪言。10日下午,記者在西關南園口碰見臨汾申通快遞的業務員王彬,正用電動自行車拖著滿滿一車貨物在送貨,“以前,每天的送單量都上不了60單,現在幾乎天天都在100單以上,連吃飯上廁所也沒時間,還經常有人打電話過來催,真是快崩潰了。”
隨后,記者從淘寶網上發現,很多商鋪年末都在搞打折促銷活動,加上最近天氣寒冷,不少專賣防寒用品的高信用度賣家生意火爆,像圍巾等熱門產品一天能賣出近百條。也有部分賣家在店鋪首頁打出了“因受寒冷天氣影響及快遞公司年末件量劇增,部分包裹派送時效可能有所延遲,敬請諒解;活動期間訂單量大,快遞可能會有所延遲,請耐心等待”之類的溫馨提示。
談及原因,一位快遞從業人士認為,造成快遞運行“瓶頸”的根本原因,還是快遞業發展不規范,民營快遞公司正處于低價競爭的階段,還未形成行業秩序。他表示,派件要及時、準確,不能僅僅依賴快遞員的敬業精神,更在于改變條塊分割過嚴的傳統運輸方式,以及減少大量無效搬運與車輛空駛。在鼓勵電子商務發展、將網購作為經濟增長重要拉動力量的同時,還需要加快機場、碼頭、公路以及物流產業園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最基本的基礎物質保障。
業內人士預計,伴隨著歲末年初的網站促銷潮,1月中旬,我市快遞行業將迎來春節前寄遞量的最大考驗,而延誤現象很可能延續至春節后。一些資深買家提醒市民,在臨近年關的時候進行網購最好避開這一快遞的高峰期,并且最好不要在網上購買瓜果、食品等保質期較短的商品、急需的商品。
記者 工力 實習生 張康
【責任編輯: 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