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成華 李靜)如何吃得健康,吃得營養,這著實讓消費者頭疼,自2013年1月1日《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正式實施,預包裝食品有了“身份證”,增添營養信息和特性說明,令消費者不再霧里看花。但市場上執行情況如何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預包裝食品,是指經預先定量包裝,或裝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根據規定,如飲料、速凍食品、餅干等預包裝食品必須亮出核心營養素。1月19日,記者在市區平陽南街某連鎖超市食品柜臺留意到,各類膨化食品、速溶粉、方便食品等多數已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在外包裝上明明白白標出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核心營養素的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
但速凍食品區售賣的個別品牌的水餃、餛飩,以及飲料區的野山坡沙棘汁并未標注相關營養信息,記者隨即向負責這兩個區域的工作人員進行咨詢。對方表示不了解新實施的國標,購買的顧客也從未問過此類問題。經仔細對比,工作人員表示:沒有營養成分配比表的都是八九月份生產的,11月份出廠的應該都具有相關標簽。”
“現在一些孩子營養超標,很小就開始不健康地發胖,有了營養成分表,我在選購時更偏向高質低脂的食品,讓孩子吃得健康。”在兒童飲品專區,一位年輕媽媽正拿著幾款奶制品依據營養成分進行一一比對。新國標實施已半個月有余,但很多消費者仍不甚了然,普遍忽視營養標簽的作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依然是選購的第一標準。
隨后,記者依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中列舉的8類可能引發過敏的食品含有麩質的谷物及其制品、甲殼綱類動物及其制品、魚類及其制品、蛋類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其乳制品、堅果及果仁類制品等,對蛋糕、餅干、海鮮味制品等預包裝食品詳細查看,發現不同品牌產品標注的方式、規格也不盡相同,有的產品在外包裝上明確標出過敏物質溫馨提示,如康師傅餅干系列在配料表下方印有“本產品配方中含有谷蛋白、乳制品、大豆制品,還可能含有微量的蛋制品、堅果、芝麻、花生”,字體清晰醒目。有的則含糊不清,甚至沒有標注,令消費者難以辨識。
市民熊先生由于皮膚敏感,不能食用海鮮、雞蛋、羊肉等,在選購食品時格外小心翼翼。“通過營養成分標簽,讓我在選擇時有了參考標準,可以避免食用后皮膚出現過敏。”熊先生建議,膨化食品、巧克力、糖果等廠商都能詳細標注各類過敏源成分,讓食品安全有更好的保障。
近日,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全市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法人、質量負責人及質監系統食品監管人員共300余人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食品標簽、食品營養標簽新標準培訓會。相關負責人提示:食品營養標簽上的營養信息,可以讓消費者更加直觀地了解食品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和特性,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預包裝食品,增進公眾膳食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