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微電影……剛剛過去的一年,可謂“微”字當頭,而過個“微”春節也成了這個蛇年一種獨特的時尚理念。花最少的錢過最實惠的年;以最實惠的方式過最團圓的年。今年的“微”春節理念不但體現在置辦年貨、吃年夜飯上,不給孩子壓歲錢改送壓歲書、不給親朋送煙酒改送各色特產、朋友聚會不上酒店上茶館……這些低碳綠色的過年方式都以不同的“表情”昭示著人們試圖過一個意義不同的“微春節”的心境。
“過年不送壓歲錢,要送就送壓歲書”家住市區天水家園的李先生,這個春節就送出去了四套《中華上下五千年》。63歲的李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師,他平日里就喜歡讀書、看報。春節前,他特意買了四套精裝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準備作為壓歲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孫女和外孫們。用李先生的話說:“孩子們現在條件都好了,和給壓歲錢相比,送他們壓歲書更有意義,而且孩子們都很喜歡。”記者在走親串友中也發現:很多親友的餐桌上除了傳統的年貨,更能看到菲律賓芒果干、美國干核桃和韓國彩果糖等異域特色產品。據了解,今年網上“團購”年貨十分火爆,市民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各地的特產年貨。市民曉宇總結了她因網絡、因微時代而度過的“微”春節:雖然要省錢,但趣味和實惠一點也不會因“微”式微。
今年,除了傳統的打電話,以語音、視頻等為主導的微博、微信祝福已成為年輕人的新寵。記者在新浪、搜狐等網站的微博頻道看到,很多春節祝福活動都廣受歡迎。“轉發短信不僅沒創意,也顯得沒誠意,還很累人!對著手機說幾句話,不僅便捷,還很親切!”熱衷微信的市民小胡說:“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拜年,不用擔心出現短信‘塞車’的現象,還省錢、省力,更時尚。”
記者 景文婷 荀丹薇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