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春節“開門爆竹”的習俗,每逢新年,家家戶戶都會購買煙花爆竹燃放慶祝。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煙花爆竹的銷售在今年遭遇難得一見的“寒冬”,多數攤主感嘆“生意難做”。日前,煙花爆竹臨時銷售期已經結束,指定批發企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回購。
銷量持續走低
節前旺季猶如曇花一現,煙花爆竹短暫升溫后,銷量持續走低。商家們卯足了勁,希望借助元宵節“觸底反彈”,把售價一降再降,但大多也是空賺吆喝,進賬不多。看著屋內堆積的大量商品,固定銷售商賈先生深深嘆了口氣:我從事這一行已經十多年,這是最淡的一年,大年初一以后幾天不開張,最多的時候一天才賣一千多元。”
考慮到節后生意愈加冷清,大多臨時銷售攤點自除夕當天就收起帳篷,停止出售煙花爆竹。“臘月廿七以后光顧我們攤點的顧客突然增多,幾乎都是來買鞭炮的,大型焰火、花炮系列幾乎無人問津。但鞭炮的利潤空間非常低,一千響的進價是8.5元,零售價僅10元,還不斷有顧客嫌貴,最后一天直接全部賠本處理了。”首次接觸這一行業的臨時銷售商李鑫心灰意冷地說,節前我和朋友輪流在帳篷里守了八個晚上,又冷又累,盈利遠遠達不到預期目標。”
多方因素導致
煙花爆竹銷量陷入低谷令商家無奈,不少市民卻認為這是必然現象。家住市區貢院東路碧云軒小區的于先生說:前段時間連霍高速河南三門峽段義昌大橋發生爆炸事故讓很多人提高了安全意識,我擔心買多了儲藏不當,所以只給孩子選擇了幾款安全系數高、可以手持的兒童花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過節方式也逐步豐富,燃放煙花爆竹不再是必備項目。“今年我們小區出去旅游或是回家探親的人不在少數,一棟樓只有幾戶人家亮著燈。”家住東關花園的沈女士分析,“住宅小區樓與樓間隔較近,達不到燃放大型禮花的安全范圍。如果是沖擊力較強的炮類,難免會誤傷他人或是破壞設施。”
“現在國家倡導節儉,大家都在積極響應,所以很多人都減少了購買量。”東關土產日雜店老板道出主要原因。
此外,市民的環保意識都有所提高,不少人將目光投向可反復使用、環保、美觀的電子鞭炮。
進入回購階段
正月十七,記者在臨汾市堯都煙花爆竹專營有限公司看到一些銷售商正在咨詢和辦理退炮事宜。該公司經理薛東紅介紹:今年煙花爆竹銷售情況極不樂觀,只有往年銷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回購工作已有序開展,批發部的工作人員正逐戶回收未銷售完的煙花爆竹產品,銷售商也應提前對剩余產品進行清點、整理和查驗。如果產品外包裝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將扣除相應的折損費。”
“正月十五一過,臨時銷售商需立即停止銷售活動,配合指定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做好回收工作,及時將產品返回批發企業統一入庫、集中存儲。”堯都區安監局危化科工作人員提醒,市民若仍有煙花爆竹,切忌存放在家中,盡量全部燃放,以免留下火災隱患。”
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