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李靜 趙億平)“院墻為何壘了一半就突然停工?”3月20日下午,記者帶著疑問再次來到施工現場尋求答案,經過采訪工地負責人李工和物業負責人宋女士得知,院墻之所以會停工是因為業主意見不統一。
“去年,由于我們的失誤,將新亞小區的院墻挖塌了。之后,我們依照小區與公司簽訂的協議,開始壘院墻、打地面。但有幾戶居民三番五次阻止我們繼續施工,不得以只能停工。”李工道出事情原委,并委托記者與新亞小區物業負責人溝通一下,待居民意見統一后,他們可隨時開工,盡快修復好院墻。
隨后,記者找到該小區物業管理負責人兼業主宋女士。“這個小區始建于1997年,當時是我們水產公司的家屬院。公司破產以后,我和原基建樓負責人合資購買了原來作為屠宰庫房的6號樓地下室和一層。”宋女士告訴記者,作為公司的元老,她很清楚小區的建設和地質情況。
“這個地段的地質加有沙層,院墻塌陷以后,我們擔心會動搖房屋根基,所以特意找來原小區的建筑工程師實地勘查。工程師給我們的意見是,依照施工隊之前采用的常規護墻和地面硬化,不能徹底根除問題。”宋女士只得出面叫停,與施工隊協商如何加固樓體,但有幾戶居民各抒己見,所以修復工程被耽擱了。
“每逢下雨,大量雨水就會滲進地下室,因為沒有下水道,雨水不能及時排出而被淹泡侵蝕。我們每次都用抽水機不停地抽,但墻皮依然被浸泡的掉皮,有的墻磚已經松動。”眼下,雨季即將到來,宋女士擔心這樣的狀況重演,加之院墻和路面還在塌陷,也會給6號樓根基穩固帶來安全隱患。
宋女士咨詢工程師后,擬定了一份《6號樓強化加固施工方案》。上面寫有“要求在距6號樓一定的安全距離內根據論證涉及要求規范實施,全鋼筋砼排樁加固(護樓根基);高強度砼地面硬化并與樓體緊密銜接防滲水;排樁間要有足夠強度的砼橫梁以強化對樓體的支撐力度;地下室引修一條下水道以利排水等三項安全補救施工措施”。同時,原基建樓負責人張先生與施工方在落款處簽名。
“我想既然要加固院墻和路面,最好能一步到位,把地下室的排水問題也處理了,以解后顧之憂。這些花費由我們來承擔,不需要其他業主分擔。”宋女士表示,近日她將與存在意見分歧的業主進行溝通,無論如何也要搶在雨季之前完成加固工程,以解大家的后顧之憂。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