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堯都區人民檢察院始終堅持以“執法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管理科學化和保障現代化”為標準,以“爭當排頭兵、工作有亮點、隊伍不出事”整體思路為抓手,以創建“陽光檢察院、健康檢察院、書香檢察院”為載體,全面加強基層檢察院建設。
多年來,該院各項業務在全市檢察系統年終綜合考評中始終名列前茅,連續10年被市院評為“先進檢察院”,自1984年以來,該院一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2012年被評為“臨汾市政法系統十佳單位”、“省級文明和諧單位”和“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2011年和2012年均被評為“山西省先進基層檢察院”,連續5年被最高檢評為“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單位”。
服務大局 維護社會穩定
該院制定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全區重點項目建設的實施方案》,選派6名干警組建重點工程法律服務分隊,為堯都區東城建設提供全程法律服務,先后組織干警160人次深入臨汾同世達、堯王臺農業示范園等基層單位,走訪干部群眾280余人次,召開座談會46次,征求意見和建議,主動改進工作,做了大量實際有效的工作。教育引導干警牢固樹立“執法辦案是業績,化解矛盾也是業績”的執法觀,堅持把化解矛盾擺到與執法辦案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努力構建社會化預防大格局。
該院積極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在全區開展法制宣傳36次,共享群眾發放宣傳資料萬余份,舉辦法制講座28次,其中檢察長親自授課6次。向涉及民生領域的有關部門提出檢察建議60余份。充分發揮兩個鄉鎮檢察室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基礎作用,先后組織150人次主動走訪基層單位,緊盯關系民生的突出問題,建議和協助查辦新農村建設領域職務犯罪11案11人。
該院發揮管理網絡作用,扎實做好涉檢信訪工作,不斷創新監督機制,現已基本建成覆蓋全區、輻射到鄉鎮鄉村、城市街道的“三級社會管理服務網絡”,設立了71個聯系點,聘請了80名信訪聯絡員。通過采取下訪巡訪、重點接訪、隨時約訪等形式,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兩年來共下訪、巡訪230余次,調解各類糾紛185件,現場收到群眾舉報線索5件,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未發生一起涉檢上訪案件。
強化監督 維護司法公正
該院始終堅持以強化法律監督為主題,以執法辦案為中心,全面履行檢察職能。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醫療衛生、道路交通、礦產資源、土地管理、農村干部腐敗等領域的突出問題,不斷加大查辦職務犯罪工作的力度。
兩年來,該院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57件67人,同比上升16.3%和28.8%。特別是2012年查辦賄賂案件15件15人,占全市賄賂案件立案總數的72%,占同期立案數的65.2%,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創新機制 打造新型模式
該院積極探索對不捕不訴案件公開聽證辦案模式,先后召開兩次聽證會。2012年6月在辦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公訴部門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召開案件處理聽證會,積極創新未成年人犯罪辦案模式,在我市開創了不起訴案件聽證會的先例。
2012年4月,該院設立了“社區矯正檢察室”,探索“四見面”、“兩清”監外執行辦法,對全區600余名社區矯正人員配備定位管理系統,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無盲區監督,未發生脫管、漏管現象。
該院強化自身監督,實現了信息化與內部管理的有效銜接,為全院的23輛警用車輛安裝了GPS衛星定位系統,實現警用車輛信息化規范管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全區政法系統民意測評中,群眾滿意率排名第一。
“三院”聯創 提高隊伍素質
該院開展了“三院”創建活動,即創建“書香檢察院”、“健康檢察院”、“陽光檢察院”。搭建“陽光平臺”,創建“陽光窗口”,加強“陽光交流”,實施“陽光辦案”,與正義網合作開設門戶網站和官方微博。
該院深入開展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總結的“十個一”做法被上級推廣。該院先后兩次委托區統計局進行了“業務部門執法公信力”和“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的千人問卷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加以整改,市委、市人大領導對此做法作出重要批示,并給予充分肯定。
科技強檢 推進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化建設和后勤保障方面,該院先后投資180萬元,進行了檢察網絡系統改造,為機關下一步全面實現辦公自動化、辦案現代化和信息交流網絡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院投資21萬元進行樓宇監控改造,建設了高標準的監控室,確保了整個機關安全。加強培訓資金投入,將培訓資金70萬元切塊下放到各科室,先后有150人次干警參加外出培訓。為將陽光檢察院創建落到實處,增強檢察工作的透明度和方便服務群眾,投資100萬元建成陽光檢務大廳,實現了案件舉報、案件受理、案件查詢、法律咨詢一站式服務。為增強反貪部門偵查工作的科技含量,先后出資60余萬元,配備了心理生理測試儀、電子取證儀等高科技裝備,切實做到信息引領偵查。記者 趙京紅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