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醫改歷時3年,花費15000億元,盡管醫保覆蓋12.7億城鄉居民,覆蓋率達97%。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本應獲得足夠多的資金支持,但由于城市三級醫院盲目擴張擠占的醫改資金比例較大,使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能得到應有的提高,導致新一輪三年醫改明顯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初衷沒有實現。
建議:
一是精簡整合公立醫療衛生資源。原則上從中央、省、市、縣到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城市居委會)各級政府與機構,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只舉辦一所融基本公共衛生、醫療(包括中醫)、教學、科研等一體的綜合醫療衛生機構,給予全額財政支持,實行收支兩條線路管理,主導區域醫療衛生技術,制定區域醫療服務價格,正確引導城鄉居民合理有序就醫,真正落實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疑難雜癥到省市醫院,充分發揮國有公立醫療衛生資源效益。二是規范臨床路徑管理,實行單病種限價。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一律開展臨床路徑管理,使診療活動嚴格按照客觀規律執行,堅決有效制止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實行單病種限價,從機制上促使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選擇適宜技術和合理用藥及耗材,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費用,從根本上解決居民看病貴的問題。三是進一步完善醫保服務,改進醫療救助措施。發揮政府優勢整合城鎮職工醫保、城市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保以及商業醫保等各類醫保資源,進一步完善醫保制度,使人人都能享有醫保所帶來的好處,從而使得就醫有保障。對重大疾病患者進行有序就醫,醫保報銷之后還難以承擔個人所需費用者,可參照助學貸款方式由民政部門嚴格審核給予貼息貸款,完成診療全過程。(王明元 作者系市政協委員、民革臨汾市委黨員)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