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三萬六,兩萬四,這是人販子販賣嬰兒的價格。幾萬塊錢就是一個孩子的價格,聽起來是那么的驚悚和無情。這樣觸目驚心、明碼標價的廣告竟然出現在河南部分醫院里。記者調查,這些廣告不但屬實,而且人販子還保證所販孩子來源“合法”、健康”,提供孤兒院證明等,儼然販賣服務一條龍。而另一方面,健康的孩子福利院根本收養不到。(6月18日中國廣播網)
販賣嬰兒屬于刑事犯罪。如此公然在醫院貼“賣嬰廣告”,不僅是在挑戰公序良俗,更是對警方權威的藐視。有人所說,賣嬰廣告”可能只是一種詐騙手段。然而,即使只是騙錢的,也是違法的。接到舉報或是發現張貼“賣嬰廣告”也應當根據線索,按圖索驥,采取行動,了解是否有人被騙上當,是否有販賣嬰兒的犯罪行為。警方和醫院都不應漠視“賣嬰廣告”背后的危害,絕不是像清理垃圾一樣,把公然張貼的“打拐線索”一撕了之。但令人遺憾的是,報道稱當地警方接到舉報后竟然不予重視,以至于幾天后接電話的民警不僅完全不知此事,還以“上著班、值著班”為由,懶得去查舉報記錄。這讓筆者不由得想起,各地警方一直以來開展的打拐行動,既然警方非常重視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而當地警方在接到舉報“賣嬰廣告”時,態度卻如此的不以為然,由此,便可明白,賣嬰廣告”為何敢公然貼在醫院了。
據了解,我國規范收養的相關法律制定已久,但與現實情況脫節,如今個人和民間機構的私自收養行為處于法律的真空。6月17日,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級相關部門切實加強對棄嬰的規范管理,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私自收留棄嬰。有專家認為,除了法律法規的與時俱進,公安部門有效的執法也十分重要。私下收養”看似無害,而當市場供不應求時,拐賣、偷竊兒童的違法行為也會隨之愈演愈烈,因此形成的隱形嬰兒買賣市場或導致一些無辜家庭受害。
筆者認為,之所以拐賣兒童的問題一直屢禁不止,與販賣兒童已經形成產業鏈式的販賣渠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有關販賣兒童的線索應該特別關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果警方拿出這樣的辦案精神來,執法部門能夠嚴格執法,相信會有更多的被拐家庭能夠得以團圓,這才是對犯罪行為的最大震懾,也是對公眾的最好交待。白潔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