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盧凱)“廣場夜市每天從傍晚7時開始,一直要持續到深夜10時許,整個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人滿為患,小區居民回家特別不方便。”9月2日,家住解放東路交通住宅小區的幾名市民致電本報熱線反映稱,整個夏天以來,廣場夜市成了很多市民納涼、閑逛的首選之地,每天都人滿為患,道路變得異常擁擠,夜市擋住了他們的回家路。除了下雨天回家還算順利外,其他時候回家都很費功夫。
傍晚6時30分,記者來到廣場夜市發現,沿南側非機動車道一路向東,已經陸續有攤主到達,用貨架和物品占場地。從廣場鋁鍋巷口至迎春街十字口共有400米左右,兩側整齊分布著上百個攤點,有賣水果的、有賣零食小吃的,更多的是賣服裝、鞋襪、內衣、背包,雖然時間還早,但已經有攤主開始組裝貨架,整理貨品,一些攤主還未將所有貨品整齊懸掛或擺上貨架,但是從此經過的市民已經開始駐足選購,甚至討價還價。“有時候會因為搶一個地方爭吵打架。”一位市民介紹,雖然很多攤主的地點是固定的,但也曾發生過兩個人搶攤點而爭吵打架的事情。
記者同時觀察發現,整個夜市所在的非機動車道內側由西向東分布著公路局住宅小區、交通局住宅小區,再往東還有李家胡同。記者走訪了解到,公路局家屬院大門由于對著路口,并且門口沒有攤點,行人、車輛進出還算方便。而李家胡同內雖然分布著二輕局小區、汽貿小區及很多平房,但是由于路口正對著解放路口的一個缺口,車輛進出只要避讓行人也能順利通過。“最難通過的就是交通局住宅小區,晚上7時到10時,電動車、摩托車想要順利回家都得費一番功夫,汽車想要順利回家更是難上加難。有一次小區的一位車主在小區門口的人行道上被堵了近半個小時才回到家。”該小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主告訴記者,很多時候,小區的車主要么就趕在7時前回到小區,要么就得等到10時以后。記者觀察發現,要想進入交通住宅小區必須在公路局住宅小區口選擇進入非機動車道,然后向前行駛一段距離后右拐進入。每天晚上7時以后,整條非機動車道兩側全是攤點,攤點前圍聚著很多閑逛的市民,整條非機動車道人頭攢動,汽車從此通過確實非常不容易。
當晚8時,夜市上人數達到最多。記者觀察,整條非機動車道上人頭攢動,兩旁的攤點前均有顧客在挑選商品,即使從此經過的人也由于無法快速通過而加入隊伍當中,通行能力急劇下降。很多這里的居民告訴記者,由于夜市上人很多,進入解放路以后,即使家已經不遠,但最后這段回家路一般都是推著自行車、電動車回家。“夜市人多的根本走不動,只能下車跟著行人走。”一位市民笑著說,別人還說我們每天都能逛夜市,急得回不了家誰還有逛得雅興。幾名小區居民告訴記者,這里的夜市形成已經有很多年了,由于貨品物美價廉,也確實給很多市民帶來了便利,同時在此擺地攤的攤主大多都是下崗工人或是生活水平不高的老百姓,他們通過誠實勞動自謀職業,合法經營賺錢值得提倡,希望相關部門能統一管理,讓他們的回家路變得順暢通達。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