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李靜)一群人聚會,人手一部手機,統統“埋頭苦干”,忙著聊微信、刷微博、曬照片、玩游戲。彼此間說不上兩句話,又開始各忙各的,這樣的聚會著實令人掃興,也破壞了氣氛。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句調侃中略帶傷感的話令市民小賈深有感觸,自從步入工作崗位,他與朋友相聚的時間少了許多。期待已久的小聚儼然成了手機聯誼會,席間“滴滴滴”“TIMI”我叫MT”等各種聊天工具和游戲的響聲此起彼伏。
“以前,大家坐在一起都是爭先恐后地搶著說單位的新鮮事,捧腹大笑過后又漸漸引入最近的傷心事,大家彼此安慰、共同成長。現在,談心得抽空進行,偶爾說兩句,還是最近哪款手機游戲最受歡迎、游戲過到了第幾關、某游戲發福利等等。”小賈失落地說,與其這樣,那還不如各回各家,躺在床上玩手機更舒服一些。”一場聚會,若是各自玩著手機,心不在焉地一茬一茬聊著不痛不癢的話題,多少顯得乏味與無趣。家住洪家樓南街的行女士嘆息道:一大家子能聚齊多不容易,結果從十幾歲的小輩到四五十歲的長輩,一人拿部手機,一上菜就拍照,拍完馬上發微信、回復微友,話顧不上說,菜也顧不上吃。科技進步了,感情文明卻倒退了。”手機智能了,人與人的交流冷淡了,心與心的距離疏遠了。在某中學任職的嚴女士無奈地說:“聚會什么都不缺,唯獨缺少真心。手機就是最強勢的‘小三’,親情、愛情、友情在虛擬聊天和游戲前不再堅不可摧。如果長期持續下去,手機依賴癥難以治愈,近在咫尺的親朋反而被漠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與溝通都會成為大問題。”現實聚會中的“心靈缺席”值得深思,放下手機、拒絕低頭”的倡議急需推廣。在采訪中,市民安女士認為:聚會時,可以商量一些新規定以喚起大家對感情的重視,例如除了重要的電話,全部不許用手機聊微信和玩游戲,違反規則的要給予善意的處罰。或者直接把手機沒收,大家安心聊天,想低頭玩手機也沒機會。此外,還可以找尋一些能夠共同參與的小游戲,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在開心互動中增進感情。”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