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吃藥”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但為了讓病情盡快好轉,輸液幾乎成了多數市民生病以后的首選。其實,不當的輸液很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9月4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不當輸液致過敏
原本只是胃里有些不舒服,可輸液以后,卻差點連小命都沒了。回想起前段時間因輸液引起的過敏反應,趙女士仍然心有余悸。
前不久,趙女士突然感覺胃里有些不舒服,為了讓身體盡快恢復,便去了私人診所就診。“因為藥物中沒有青霉素之類的東西,就省去了皮試這一環節。我便直接拿著醫生開好的液體,在自家門口的診所打了點滴。誰知,這一輸液沒有讓我的病情有所減輕,反而帶來了更大的麻煩。”剛輸上第二部液體沒多久,趙女士就感覺全身疼痛,緊接著就開始發抖,一旁陪床的丈夫看著妻子臉色發青,連忙叫來了醫生。當聽見醫生說這屬于輸液反應,需要立即送往大醫院搶救,否則會有生命危險時,丈夫瞬間滿頭冒汗。
所幸的是經過第一人民醫院的緊張搶救,趙女士身體并無大礙,最后在醫院調養10天,身體逐漸得到恢復。“截至出院時,醫生都沒有確診過敏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藥物之間產生了相互反應,也可能跟個人體質有關。但經過這次難忘的經歷,以后輸液一定得慎重再慎重了。如果非輸液不可,也要選擇正規的大醫院,以免悲劇再次發生。”
談及不當輸液致過敏,市民劉英英說:我沒有經歷過,但目睹過輸液反應的全過程。有位病人剛輸上液,全身瞬間起滿了小紅疙瘩,而且越撓越多,看著都害怕。從那以后,能喝藥解決的毛病,我是絕對不會輸液的。”
七嘴八舌說輸液
9月4日,記者走訪了我市一些診所,發現在打點滴的病人不在少數。位于東關某診所的工作人員介紹到,天氣逐漸轉涼,感冒的人也日漸多了起來,很多病人來了直接要求輸液或者打針。“我這兩天打算外出旅游,可偏偏又碰上了感冒,吃藥的話需要好幾天才能好,輸液來得快,也影響不到出游心情。”在一旁輸液的小伙子說。
隨后,記者又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聽取他們對輸液的看法。如果小感冒,我就直接扛過去了,是藥三分毒,能少接觸就少接觸。最近一次輸液是在今年的4月份,那次得了腸炎,迫不得已才選擇了輸液。”25歲的李美妹說,面對這種直接接觸血液的東西,自己還是非常慎重的。
然而大病小病離了液體不說話的王先生卻不這么看,每天奔波于各種應酬場合的他,時不時就會鬧肚子,只要肚子不舒服,他腦海中第一個念頭便是輸液。
當記者詢問市民白賀娟對輸液的看法時,她斬釘截鐵地說:有其他選擇我絕對不會輸液。在我看來,相較于吃藥和打針,輸液費用較高,部分小診所的醫生為了增加收入,推薦病人輸液也是常有的事。最重要的是,一次性的東西制作過程難免會存在問題,而且液體輸多了會導致血管硬化。”
專業角度看輸液
據了解,繼央視多次報道輸液泛濫的危害后,近日,安徽省衛計委公布了《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確定了無需輸液治療的53(種常見病、多發病。普通感冒、38℃以下的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咽喉炎、輕度結腸炎、小型體表清創術后等均不可靜脈輸液。“輸液禁制令”的落地,一度引起了市民的紛紛熱議,讓不少人都換了個角度看輸液。
那么,在面對吃藥、打針、輸液時,市民究竟該作何選擇?我市鐵路醫院的任大夫給出了專業意見。“這三種方式都有可能會引起藥物過敏,由于輸液需要進行穿刺,就增加了血液感染的可能,但也不能絕對哪種治療方式絕對有效,哪種治療方式絕對無效。市民在患病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就診,謹遵醫囑,以避免一些意外情況的出現。”任大夫如是說。(記者 弓佩玉)
責任編輯:劉靜